滑冰|林海音:如履薄冰吗?不,可以溜喽!( 二 )


邓云乡《增补燕京岁时记》中记录了一个多年活动在北海冰场化装舞会上的白髯老翁 , 而这位老者所表演的“朝天蹬”和“金鸡独立”等均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式溜冰 , 远不是“一般洋学生”所能有的功夫 , 据说他就是清朝时曾经给慈禧表演的“老供奉”吴桐轩 。 1946年12月26日《新民报》也记载了这位冰上老将吴桐轩先生:“(他)也时常穿着黑缎子的棉袄棉裤 , 飘着白须 , 光临在漪澜堂冰场上 , 玩着童子拜观音、朝天蹬等特别花样 , 引起四围的一片掌声 。 ”
许羡苏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曾提及 , 当年鲁迅还在八道湾十一号居住时 , “偶然我们也陪老太太上街……也还陪老太太去过几次北海 , 夏天在漪澜堂吃了一次冷拌的核桃仁 , 冬天则看了一次化装滑冰和吃了仿西太后吃的那种小窝窝头 , 还在北海冰上坐了一次冰床 。 ”
蔚然成风
多家高校自建冰场
除了传统的北海冰场、护城河、后海等场所外 , 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高校都自建起了溜冰场 。 北平师范大学的人工溜冰场设在校二门外东北角 , 上面搭有席棚 , 下引自来水灌入场中 , 冬日温度一降 , 冰场形成 , 学生入场费每次五角 , 以当时的物价来说不算便宜 。
未名湖冰场早在燕京大学时期 , 便是当时西郊海甸的一景了:“到了隆冬十月未名湖结冰 , 溜冰场一开幕 , 冰镜清辉 , 莹澈似玉 , 男女交错 , 共舞同溜 , 矫若惊龙 , 飘若醉蝶 , 人新衣香 , 交织成趣 。 比起城里公园北海几处溜冰场的众生喧闹 , 品流庞杂 , 要高明多啦 。 ”这是唐鲁孙先生在《海甸之忆》里关于未名湖冰场的描述 。 难怪当年未名湖冰场有“寒光刀影未名湖 , 北海稷园总不如”的说法 。 这里的“稷园”指的是中山公园冰场 。 民国年间中山公园北门可直通故宫筒子河 , 冬天这里开辟为冰场 , 滑完冰还能去公园内的“唐花坞”赏赏花 , 可谓滑冰赏花两不误 。
西装、旗袍、奇装异服、飘扬的围脖、年轻的伴侣、肆意奔放的脚步……勾勒出民国时期北平冬日冰面上的特别景致 。 对于年轻女性而言 , 溜冰为她们提供了走出闺阁、抛头露面、展现自我的机会 , 也是她们走向社会的一种途径 , 更向世界展露起国人的思想解放与进步 。
正如张恨水所描述:“在北海公园门口 , 你可以看到穿戴整齐的摩登男女 , 各人肩上像搭梢马裢子似的 , 挂了一双有冰刀的皮鞋 , 这是上海香港摩登世界所没有的 。 没错 , 在当时民主、自由等思想的涌入下 , 朴实的冰雪却构筑起青年们自由交往的公共舞台 , 溜冰等运动逐渐超越竞技项目 , 成为当时青年男女向往的冬日社交 , 甚至是颇具摩登意味的生活方式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