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江入大荒流( 五 )


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幻出海市蜃楼 。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
白话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
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
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这时的李白,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
紧接着诗人又以移步换景,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 。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
注释:
(1)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
(2)远:远自 。
(3)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
(4)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
(5)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
(6)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 。
(7)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
(8)仍:依然 。怜: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
(9)万里:喻行程之远 。
中心思想:
诗中热情描绘了舟行所见壮阔奇丽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恋念故乡的心情 。景色的壮丽,体现了诗人心境的壮丽 。一片灿烂前景,正展示在青年诗人心中 。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汉飞将军李广后裔,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
李白曾经在天宝元年(742年)供奉翰林,后因得罪高力士而离开宫中 。天宝十一年(752年),李白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 。十月,抵幽州 。初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 。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 。不久即离幽州南下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游华山,南下回宣城,后上庐山 。至德元年(756年),李白被三次邀请,下山赴寻阳入永王李璘幕僚 。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 。幸得郭子仪力保,方得免死,改为流徙夜郎(今贵州关岭县一带),在途经巫山时遇赦 。李白遇赦后在江南一带漂泊,于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寓所,终年61岁,葬当涂龙山 。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当涂青山 。
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李谪仙”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