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江入大荒流( 二 )


远:远自 。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
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 。
海楼:即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
仍:依然 。怜: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
万里:喻行程之远 。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二说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三说作于开元十四年(726年) 。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
【表达主题】: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诗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
【名家点评】:
《升庵诗话》:太白《渡金(荆)门》诗:“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寓怀乡之意 。
《诗薮》:“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太白壮语也;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骨力过之 。
《唐诗解》:此自蜀入楚,渡荆门而赋,其形胜如此 。
《唐诗镜》:诗太近人,其病有二,浅而近人者,率也;易而近人者,俗也 。如《荆门送别》诗,便不免此病 。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三四雄壮,好形胜 。
《唐诗评选》:明丽杲如初日 。结二语,得象外于圜中 。“飘然思不穷”,唯此当之 。泛滥钻研者,正由思穷于本分耳 。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丁龙友曰:胡元瑞谓“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此太白壮语也;子美诗“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二语,骨力过之 。予谓李是昼景,杜是夜景;李是行舟暂视,杜是停舟细观:未可概论 。
《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包举宇宙气象 。
《石洲诗话》:太白云“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少陵云:“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此等句皆适与手会,无意相合,固不必谓相为倚傍,亦不容区分优劣也 。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三、四写形势,确不可易,复尔苍亮 。五、六亦是平旷所见,语复警异 。观此结,太白允是蜀人,语亦有情,未经人道 。
《唐诗近体》:炼句雄阔,与杜匹敌(“山随”二句下) 。
《唐宋诗举要》:语言倜傥,太白本色 。
《诗境浅说》:太白天才超绝,用笔若风樯阵马,一片神行 。……此诗首二句,言送客之地 。中二联,写荆门空阔之景 。惟收句见送别本意 。图穷匕首见,一语到题 。昔人诗文,每有此格 。次联气象壮阔,楚蜀山脉,至荆州始断;大江自万山中来,至此千里平原,江流初纵,故山随野尽,在荆门最切 。四句虽江行皆见之景,而壮健与上句相埒 。后顾则群山渐远,前望则一片混茫也 。五、六句写江中所见:以“天镜”喻月之光明,以“海楼”喻云之奇特 。惟江天高旷,故所见如此;若在院宇中观云月,无此状也 。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江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江入大荒流

文章插图
江入大荒流是哪一首诗里的?“江入大荒流”出自于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