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立学|从纪录片《粉雪奇遇》看吉林省冰雪民俗养成( 二 )


在中国·叶赫满族民俗旅游节暨叶赫冰嬉节上 , 演员们身着满族传统服饰进行着花样滑冰表演 。 施立学介绍说 , “雪地走”是满族妇女的雪趣活动 。 “竞赛者着旗头、旗袍、寸子鞋 , 鞋跟高度不低于十公分 , 于雪地竞走 , 远远望去 , 晶莹世界里擎红缀绿 , 有紫燕翩翩 , 欲凌空展翅 , 十分壮观 。 这种习俗是从清代宫廷妇女在降雪后 , 于城外雪地行走演变而来 。 行走中既要掌握身体平衡和竞走技能 , 又需有一定的速度 , 还要不湿鞋 。 ”
施立学|从纪录片《粉雪奇遇》看吉林省冰雪民俗养成
文章图片
纪录片《粉雪奇遇》截图
纪录片中 , 一架架整装待发的冰爬犁、一尾尾活蹦乱跳的胖头鱼、一声声雄浑激昂的劳动号子、一挂挂绵延千米载满希望的渔猎大网 , 勾勒出一幕充满民族神韵和塞北风情的奇观 。 “冬捕主要是指冬季破冰捕鱼 , 有两种捕法 , 一种是在一定水域打一圈儿冰冻 , 然后下围网捕鱼 , 这是最大规模的冬捕 , 比方说查干湖冬捕 。 另一种是在冰面儿打一个大冰洞 , 用小鱼叉来叉鱼 。 ”施立学说 。
施立学|从纪录片《粉雪奇遇》看吉林省冰雪民俗养成
文章图片

临近春节 , 长春冰雪新天地停车场里车来车往 , 年轻情侣或一家三五口人 , 一同其乐融融地来观赏冰雕艺术的不在少数 。 在长春市南湖公园 , 除了多姿多彩的冰雕、雪雕 , 还有应用了全息投影技术打造的炫彩南湖灯光秀 。 “从腊月到正月 , 旧俗东北满族人家多挂自己制作的廉价冰灯 , 寓意明灯亮烛 , 日子红火兴旺 。 ”施立学告诉采访人员 , 这种制作冰灯的习俗源于渔猎 , 东北溪流湖泊多 , 鱼源十分丰富 , 最初制造冰灯是为了冬月捕鱼照明 。
施立学|从纪录片《粉雪奇遇》看吉林省冰雪民俗养成
文章图片

施立学|从纪录片《粉雪奇遇》看吉林省冰雪民俗养成
文章图片

“孩子特爱玩 , 这礼拜我们都来两次了 。 ”在长春市儿童公园 , 正陪女儿玩滑冰坡的翟女士说 , 这些趣味性强的冰雪运动项目 , 不光孩子爱玩 , 大人也喜欢 。 施立学讲解道 , “打滑挞 , 东北人叫‘打眦溜滑儿’ 。 入冬之后 , 在自然形成的坡地覆上积雪 , 小孩子自顶端下滑 , 或蹲或立;有的在庭院中积雪成坡 , 泼上水 , 结冰之后就是一座晶莹洁白的滑梯 。 登上去 , 滑下来 , 甚是好玩 。 ”
施立学|从纪录片《粉雪奇遇》看吉林省冰雪民俗养成
文章图片

在四平市叶赫皇家滑雪场 , 四平市民孙女士4岁的儿子米米坐在海豚造型的冰车上 , 在冰面上滑行 , 小脸蛋冻得通红也舍不得下来 。 孙女士说 , “游乐场对小孩子吸引力本身就大 , 再和冰雪结合起来 , 孩子更喜欢玩了 , 每次来都玩得很尽兴 。 ”施立学介绍说 , “居住在长白山以北 , 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中 , 曾出现了一种竹马 。 所谓竹马就是人站在竹马上 , 手握一根曲棍 , 用力一撑 , 就可以向前滑行十几米 。 它是在原始的滑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冰上活动 。 这种‘竹马’一般长四尺 , 宽五寸 , 一左一右系在两脚上 , 在冰雪中疾行 , 可以追得上奔马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