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环球影城的第一个「冬天」( 三 )


如果“蜜月期”是主题公园开业的自然规律,那么短视频流量平台的脉冲式流量,显然影响了传统主题公园的“蜜月期”长度。
一方面,包括威震天在内的超级IP,帮助环球影城快速获得了极高的曝光量,让游客意愿数量几乎没有任何间隔,直接站上了极高值。
这种汹涌澎湃而来的流量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当时疯狂的价格外溢。
当时环球影城内测票的价格可以被卖到五千元,一根哈利波特的魔法棒在二手平台上可以瞬间价格翻番。不少内部员工依靠倒卖入园凭证获取暴利,以至于园区方不得不报警将部分员工行政拘留,以打压这种搞钱风气。
而这种周边价格的疯狂,不仅影响环球影城的体验,同时也影响影城的口碑。诸如环球影城门票外开支“人均三千”等谣言,至今还成为很多网友对环球影城的刻板印象。
ip|环球影城的第一个「冬天」
文章插图
与互联网产品不同,主题乐园的线下属性,决定了其不能在短时间内服务数千万的意向用户。短时间过于膨胀的互联网关注度,对于环球影城而言,可能并非好事。
一方面,游园内的游客规模直接抵达运营上线,决定了主题乐园开园期间的营收天花板;另一方面,过多无法满足的流量不仅会在线下带来运营方面的困难,在线上也会不断影响环球影城的线上口碑。
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亟待一饱眼福的用户通过社交视频平台,“云逛”环球影城。
由于环球影城开园初期庞大的流量效应,在各大社交平台内,大量探园视频都获得了百万级别的播放量,其中不乏一些将部分项目全程录像的“侵权”视频。
例如,如果在一些视频平台搜索“北京环球影城+第一视角”,则会发现大量的全程跟录视频。
ip|环球影城的第一个「冬天」
文章插图
ip|环球影城的第一个「冬天」】这些带有一定“剧透”性质的视频,虽然具有一定的“导流”能力,但是如果视频对园区项目过度曝光,必然会损害乐园项目的“神秘性”,游客的真实游览体验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劝退”部分潜在的用户。
而在许多探园UP主视频的评论页面里,都充斥着对于环球影城“两极分化”的评论,既有充满期待的用户,也有表示“瞬间下头”的失望。
这些没有经过实地探访的负面声音对于环球影城的运营方来说,多少是有点不公平的。
一方面,环球影城被设计为线下的沉浸式体验园区,16*9的取景框很难充分展现环球影城设计方的初衷;另一方面,2D视频的呈现效果,本身也不是环球影城在线下场景中追求的。毕竟环球影城本来就是做2D起家的,如果要在视频中感受沉浸感,不如直接去看IP电影。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