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招|疫情之下,戏剧如何在场?( 三 )


但朴素而充满真实细节的文本 , 第一人称的日常化叙述语境 , 和巧妙设计的演出形式 , 最终还是深深打动了澳门观众 , 15场演出 , 几乎每场都有观众流下热泪 。 演后谈环节 , 观众更是释放出更大的共鸣 , 认为《回家》这个作品如同有一种魔力 , 它以第一人称的观众扮演模式 , 使得观众快速进入各自的角色 , 在观众的朗读和音效的配合之下 , 脑海中自行形成了许多想象和画面 , 仿佛穿越了一条时空隧道 , 来到了当时的武汉 。 而剧中7个角色之间的情节联接 , 又令他们在短短的30分钟里快速建立起一种共同的使命感 , 整场演出结束时 , 像是共同完成了一组精彩的传球和投篮 。
一位读护士长角色的年轻女士 , 在演后谈时分享她个人的经历 , 她是香港人 , 但因为读书和工作都在澳门 , 所以疫情期间回香港也一直不方便 , 她的公公和爷爷 , 都是在这期间离世的 , 自己也只能通过电话和他们做最后的告别 。 虽然澳门在疫情期间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城市 , 连口罩短缺这一幕都没上演过 , 但《回家》的到来 , 剧中所提及的武汉在封城期间那些点点滴滴的故事 , 仍然激发了她内心强烈的共鸣 , 而自己在读剧过程中的流泪与释放 , 也是一种治愈吧 。
【街招|疫情之下,戏剧如何在场?】正如澳门文化局局长穆欣欣女士在艺术节开幕式的致辞中所说的:“在后疫情时代下 , 我们学会珍惜与人面对面的相处与交流 , 线下演出更是无比珍贵 。 艺穗节就是让我们不断探索自己成长的城市 , 以真善美的视角看待世界 , 让自己变得更好 , 这是艺术的作用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