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行你上电竞全文免费阅读 你行你上

为什么有些人会有“你行你上”的这种思维?以毒舌著称的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能干的踏实做事,不能干的好为人师”(He who can does, he who cannot teaches),很明显是受够了批评家们的闲扯淡,对那些自己写不出东西又喜欢指手划脚的人很是不屑 。按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这叫“你行你就上,不行别嚷嚷”(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说得通俗点,别站着说话不腰疼;说得高雅点,要对他人所做的事情具有同情之理解,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强求别人 。粉丝维护自己的偶像时经常说的那句“你知道TA有多努力吗?有本事你自己去唱个歌拍个电影啊?!”正是基于这个思路 。
即使是在严肃的决策过程中,也经常能发现“你行你上”这种思维 。最近有则新闻,某中学安排老师和学生一起考试,引起很多教师的不满 。且不论这事是否有辱师道尊严,单说校方的初衷,也就是希望通过对考试的直接体验来提高教学水平,就是基于这种很自然的想法:自己都不会考试,怎么教人家如何考试?自己都摸不着门道,怎么给别人指点迷津?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还好意思腼着脸当神仙?
有一种反驳是,老师年纪大了反应慢,教的东西又比较专,所以总体上考不过学生也很正常 。这些当然都是实情,不过,年轻点的老师,多给点答题时间,在自己所教的内容上,就一定比学生考分高?也不一定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此,而是no can no bb这个逻辑能否成立 。或者更根本的说,批评一件事的资格,与其自身做这件事的能力有无关系?
这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回答有或没有都不太对劲 。最接近真相的答案是:有关,但并不成正比;甚至有可能是负相关 。
说有关,是因为无论如何,批评指导总得以相应的理解为前提,而理解必须有设身处地的共通感,也就是具有直接经验 。老师不可能从没考过试,教练年轻时大多也都是队员,假如自己从没做过,就不太可能明白这事难在哪里,要注意什么具体问题,给出的批评也就毫无建设性 。
不过,这种相关,只是必要,却并不是正比例关系 。也就是说,不能完全不行,但是也没必要“行”到能“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发表高明的见解 。著名教练不一定是著名球星,著名球星也可能是著名的乌鸦嘴 。指导比赛,有踢过球的经验即可,与自身的水平其实关系不大 。而且更重要的是,反过来说,做事很在行,反而很有可能不利于给他人提供指导 。
这是因为,有建设性的批评,必须要明白事情难在哪里,自己不在行固然不知道,自己太在行其实也一样不知道 。鸟,是没法教你怎么飞的;鱼,是没法教你怎么游的 。就算它们会说话,也不可能传授自己的经验给人类,因为它们根本就不可能想象,一个不会飞不会游的物种到底是如何存在的 。同样的,真的在做事上很有天分,就很难理解其他人怎么会愚蠢到如此程度 。自己一眼就看出来答案,完全无法体察学生的困难所在,又怎么能指导学生从不会到会?举个最典型的例子: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母语说得再好,也很难成为合格的外教,正是因为你熟得不能再熟,觉得“反正”就应该这样说,反而没法讲出个门道来 。
进一步来说,批评或者指导,强调的是“知其所以然”,也就是把原则和规律说给人听;自己做事,更重要的却是“知其然”,也就是把know how变成本能,做事到一定境界,其实是运转随心无需多想的 。现在问题来了:你自己不需要多想,又拿什么教给别人呢?
因此,当有人以“你行你上”来质疑你提出批评和指导意见的资格时,你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回答:正是因为我自己做事不行,所以才有可能更善于教你怎么做事——因为“教”这件事的本义,就是要帮助你克服困难 。我必须设身处地体验你的困难,还要感同身受的理解这个克服困难的过程,而这两点,都是本身天赋极高的人很难做到的 。他们只能说是好的范例,却很难成为好的老师 。
总之,“你行你上”这个逻辑的关键谬误,就在混淆了做事的“行”,和提供有意义的批评或者指导意见的“行”,而前一个“行”,又往往是与后一个“行”相反对的 。所以一个最简单,最滑头,但也许是最真诚的回应是:对呀,我行,我上,我不是正在批评你吗?这正是我行的地方啊!
「你行你上」存在什么逻辑漏洞?1.从逻辑上看: “行”和“上”这两个动作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你行你上”则是把两者变成了前后连贯的动作 。换句话说,行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上,不上不代表我不行,当然你可以行并去上,也可以不行也不上(好绕)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