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今年春天的旅游

text":"节假日里很多人选择出门去旅游 , 因为大家平日里工作和生活都很忙 , 于是渴望在小长假里放松一下自己 , 去享受生活的美好和休闲 。
有休闲才能去旅游 , 如果温饱都成问题 , 何谈旅游?过去 , 一提起休闲两个字 , 人们首先映入脑海的是离职赋闲的老年人闲着没事 , 提笼子架鸟去遛弯 , 或者是一帮老年人聚在树荫下打扑克的情景 。 然而在今天中国的大中城市里 , 休闲不仅仅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 还是不同年龄段的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态度并且正以重力加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 甚至有专家预测中国将来的经济最终是休闲经济 , 中国将来的社会将以和谐社会为发端过渡到休闲社会 。
据有关部门统计:1986年 , 人们生活当中的休闲时间只占工作时间的46%;1996年人们生活当中用于休闲的时光占据了工作时间的80%;到了2001年 , 人们休闲的时间超过了工作时间 。 事实说明 , 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的观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 享乐和休闲不仅是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甚至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 有钱不如有闲 , 金钱和财富不是幸福唯一的象征 , 快乐和健康才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 体验生活才是智慧生命的真谛 。
思想家罗素指出:西方人普遍认为 , 妨碍人们享受人生的最大敌人就是“生活的斗争 。 ”在中国 , 应该是生活的压力 。 在国外 , 休闲早已是一种文明智慧的生存状态 。 在美国 , 提起休闲便让人想到运动;在德国提起休闲能让人想到喝啤酒;在法国提起休闲 , 会让人想起海滩;在今天的中国提起休闲让人想起的已不在是喝酒和打麻将 , 更多想到的是“五一”、“十一”的假日旅游和假期旅游 。 但是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休闲还没有达到理性和诗意的层次 , 因为就像幸福没有唯一的标准一样 , 休闲也应当是多元化的内容和多种选择 。 比如 , 在一些大中城市流行的“书吧” , 就不失一种喜欢读书独处的人很好的去处 。 在恬淡安静的环境里 , 沏上一杯清茶或咖啡 , 信手拈来一本书读 , 袅袅升腾的清香和舒缓悠扬的音乐包裹着你 , 随着文化知识的涓涓溪流对身心的浸润 , 那种放松和惬意的感觉也许会让你流连忘返 。
就像许许多多的德国人一样 , 他们经常在闲暇时落座酒馆 , 一边喝着啤酒 , 一边看电视转播的足球比赛 , 一坐就是一天 。 有趣的是他们当中的有些人二、三十年固定在一个酒馆 , 甚至固定在一个座位上 。 所以 , 休闲和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性、文化理念及历史渊源紧密相连 。 西方人抱持的观念是:不管国籍、种族、背景和职业 , 休闲都是人类生活的真谛 , 同时也是挖掘自身潜力的最好机会 。 然而在中国 , 休闲便和人们的背景和职业有关 , 休闲的内容和方式也因人而异 , 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 例如:年轻人喜欢到歌厅蹦迪 , 到野外郊游 , 他们信奉的是“独乐乐不如群乐乐”;老年人愿意到广场散步或扭秧歌;平头百姓更得意喝点小酒、搓点小麻将和聚集在一起聊天 。 实际上 , 这里面的许多人不是休闲放松而是寻求刺激和宣泄 。 但不管怎样 ,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如果说过去中国人的生活离休闲很远 , 现在毕竟开始步入休闲的行列 。 尽管许多中国人对休闲和旅游本质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 从众现象仍有普遍性 。 我去泰国旅游 , 放眼望去 , 400多人的飞机上大都是去旅游的 , 但是这些人的思维行为等各个方面也都大致相同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