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走在人生边上( 四 )


甚至还会挨打和挂着大字牌,由接受群众的批斗,这样的事很多人都会受不了屈辱,而放弃生命 。
她却戏说扫厕所是难得的清闲好工作,是组织在关照她,在里面可以安心地做事情,也不用笑对任何人,就算摆臭脸也没关系,因为厕所本就是臭地方,所以没人会责备她 。
若是见到不想见的人,就可以转型躲进厕所,那些找茬的人也不敢贸然的进女厕,所以那是一个庇佑她的小天地,她更是感叹,这回不脱离实际,而正确的真真切切的为人民服务了 。
面对这种种的变故,杨先生都能泰然处之,她还用借用了西方成语说:每一朵乌云都有一道银边,而乌云越是紧密,银边就会变成金边 。
常言说彩云易散,乌云又何尝能永绽天空 。她坚信至黑至暗之时,光明也就快到了 。
她在百岁生日里面感叹说,我们曾经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待外界的认可,可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
书中有一篇记叙喜鹊的故事,一对喜鹊欢天喜地的建筑它们的家,几经波折才把家建好 。
它们的孩子出生的那天,很多喜鹊朋友都来飞过来,为它们庆贺 。可惜好景不长,在小喜鹊出生的第二天,老天爷就刮起了狂风暴雨,可怜的小雏鸟,在恶劣的环境中死去 。
饱经失子之痛的喜鹊父母没有离开,而是在不远的地方,守护着这个空巢,但是这个空巢并不空里面有他们的小雏鸟的遗体 。
杨绛每天看着鸟儿守空巢,每天陪着它们伤心,其实她与喜鹊一样,独自守空空的家 。
喜鹊至少还成双成对,但先生她形单只影,所有的悲欢失望,忧伤,恍如一梦,她看到鸟儿的哀伤,犹如悬崖那么深,但她的哀伤,也不比鸟儿少 。
她很少透露悲伤,也极少写哭,然而那样的时代,怎么可能没有泪水?
1969年11月,先生本来打算和丈夫吃一顿寿面,庆祝丈夫的虚岁六十岁生日,但等不到生日,丈夫就得下放了 。
次年七月,先生也下放干校 。送别丈夫时,她和女儿、女婿都在场;到杨绛先进下放时,就只剩女儿一人送她,女婿得一因为不能捏造名单害人,已经在一个月前含恨自杀 。
火车开行后,车窗外已不见女儿的背影 。先生在《干校六记》里这样写:“我又合上眼,让眼泪流进鼻子,流入肚里 。”
无声的哭泣,隐忍的克制 。当她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她的笔拥有不枝不蔓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更让人动容 。
丈夫钱钟书去世时,她说心上长出了许多血泡,那是一只只饱含热泪的眼睛,心中的痛苦无法抑制,那是滴血的痛 。很多时候先生没哭,捧着书本的人却早已泣不成声 。
但她的文字似乎在安慰我,别伤别痛,她的归宿终将是与亲人团聚 。
后来看了很多关于“文革”的回忆,看到里面有很多描写都写得非常悲切 。但杨先生不是,她非常冷静地在写 。
她写女婿因为被“斗”自杀不在了,她的女儿钱瑗送完她二老去干校之后,独自回家收拾行李,那种孤苦、那种孤独,她觉得难过 。
但是笔锋一转,居然转写到一个笑闹剧上,写丈夫钱锺书,短短一年“干校”,就已经不像原来的样子,没被旧识所认出来,闹出笑话 。虽然这是苦中作乐,但文章的前面刚刚写的是女婿的惨死和女儿的凄惨 。
虽然字句冷漠平叙,但写文时的背景令人不得不为之动容 。
都说在逆境中最能看清一个人,她一生经过了战乱,文化浩劫,但无论处于什么阶段,什么社会环境的危险,她都不曾惧怕或退缩 。
她不善长与人打交道,她说,与人打交道不如看书,书比人更容易懂,人性太复杂了 。
她在文化革命中被批斗,挂着大字牌去游街示众,她说可以游街,可以出丑,但不符合的事实的就是不屈服 。
2013年,有人要拍卖杨绛先生一家三口的书信草稿,她知道之后十分震惊,她说:私人书信怎能被人随便拍卖!
有一些人对别人的隐私就是如此的不尊重,当时杨先生已经是102岁的高龄,但她不屈不挠的性格,并没有被岁月冲淡 。
这个老人为了捍卫自己与家人的尊严,她毅然走上了法庭 。这场官司一直打到了2014年才完结,最后虽然是完胜,但是她也已经心力尽瘁 。
杨绛引用了19世纪诗人瓦特·兰德的诗来形容自己,确实非常符合杨先生的性情 。
大家敬仰先生,不仅仅因为她美丽从容,更佩服她经历美好和磨难后,还能不忘初心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