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的简单介绍( 二 )


【通识教育的简单介绍】这类定义认为,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其涉及范围宽广全面 。
意义:
1、通识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因而应当引起中国教育界的充分重视 。如果对通识教育没有国际化的认同,就会在相当程度上失去话语权,失去国际共识,从而也就失去国际交流的一些前提 。
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使通识教育溶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概念中,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
2、通识教育实际上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 。在通识教育中,贯彻“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个性化素质教育”,把通识教育分解成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美学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素养等五大模块 。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充分发展个性,博学多识;鼓励学生从难、从严、从自己实际出发自主选课,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素质 。
3、通识教育也是“大学精神”的课程实现方式 。现代大学,大多数都贯彻和践行着“民主、科学、真理、正义、自由、宽容”的大学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需要大学体制保证来实现,同样需要课程体系来实现 。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崇尚科学和民主,追求真理和正义,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并能“仰望星空”的人才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的简单介绍

文章插图
通识教育课程有哪些?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文学名著、西方思想与制度、物理科学或生物科学导论课,以及属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其他课程 。
后哈佛大学历年均对本科生提出学习此类课程(称“核心课程”)的具体要求 。1992年的要求是:在外国文化、历史、文学与艺术、道德修养、自然科学、社会分析6个领域各修若干课程,其总量应达毕业要求的学习总量的1/4 。
扩展资料
通识教育也是“大学精神”的课程实现方式 。现代大学,大多数都贯彻和践行着“民主、科学、真理、正义、自由、宽容”的大学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需要大学体制保证来实现,同样需要课程体系来实现 。
基于通识教育学习,学习者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价值理念、分析方法和认知能力,无论面对各种社会现象还是具体现实问题,都能够独立思考、全面分析,既能够享受到内在的愉悦又能够获得外在的认知,这是其沉淀人生厚度与获取未来幸福的基础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识教育
什么叫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 。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 。可是至今对通识教育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 。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 。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 。之所以要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 。因为,教育不是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样的思维 。而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 。因为通识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 。
什么是通识教育?个人从字面上来理解的话,通识教育就是指的,通用的知识教育也就是学习这部分可以适用于很多地方,还有一方面就是学习与人的相处如何更'圆滑" 。
通识教育的特点通识教育的特点
通识教育具有普遍性、共同性、基础性、广博性、统整性、主体性和深刻性等特点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 。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
通识教育应对专业教育有推动作用,不宜把通识教育理解为与专业教育对立的“非专业”教育 。
通识教育旨在养成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富有社会责任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广泛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 。通识教育又称为自由教育和博雅教育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