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被称作蓝碳,即海洋碳汇。其中,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作为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量的碳,具有极高的固碳效率。
“双碳”背景下,滨海环境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近年来,正和生态的生态工法实践从河湖逐渐走向海洋,涌现出了多个近岸海域治理的成功案例。福建莆田“蓝色海湾”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此前,该区域存在海岸带结构单一,传统海堤建设中断了陆海过渡带的生物廊道和生态缓冲带;自然生境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缺失、结构单一,生态景观效果差;面源污染直流入海、岸线垃圾堆放和水产养殖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岸边带植被缺失无法形成净化缓冲带等问题。
“蓝色海湾”项目通过拟自然的生态工法还原自然生境,增强蓝碳功能。通过对自然生境、水质、水动力等现状数据的分析和模拟,结合生态环境和景观格局需求,因地制宜应用湿地修复、退养还滩、海堤生态化改造、内湾纳潮、防风林修复等多种措施,以土工草甸、灌木垫扦插、网格扦插等生态工法营造可持续的滨海水陆交界带,成功整治海岸线29.8公里,整治海域6.2平方公里,修复湿地1.75平方公里,打造“蓝色海湾”生态修复示范区。
在“蓝色海湾”项目中,正和生态研发的“生态管家”产品作为莆田的智慧海湾综合管理系统,可精准监测、收集、分析海岸带的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指标,动态监测植物、动物物种等生态指标,并通过碳汇监测与碳中和推演评估及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为莆田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与营建、蓝碳计量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生态管家”产品的良好应用,有助于沿海环境污染防控,精准衡量“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工程及其他滨海生态修复项目整治修复效果,并助力于新兴蓝色经济的发展和研究。
文章插图
莆田蓝色海湾生态环境整治实景图
正和生态承担的广州南沙灵山岛尖外江生态修复项目是近岸海域治理的又一个成功案例。
文章插图
广州南沙灵山岛尖生态提升实景图
该工程于2020年底全线竣工,修复岸线总长度约5.5公里,其中生态工法岸线长度为4公里,梳理岸线长1.5公里,共恢复植物种植面积22105平方米。生态修复后的灵山岛尖外江生物多样性快速增加,潮间带植被品种达到了17种,其中包括8种红树和半红树植物,9种水生植物,潮间带陆续观测到包括招潮蟹在内的底栖生物共6种。沿江分布的绿植,犹如一串翡翠项链,点缀在灵山岛尖的外江区域,构成一幅大气、自然的外江绿岸画卷,与现有的堤内带状公园结合,呈现出多元化的滨水体验空间,拉近了人、水、城的关系。该项目获得了2020年“亚洲都市景观奖”。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晋源|「新春走基层」太原晋源稻田公园焕彩迎新春
- 生态|“太忻经济区”赋能生态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 治理|推动生态环境治理 提高生态供给质量
- 网红景点|登临苍山,巍峨雄壮,冬末看雪,夏初赏花,原生态自然景观独特
- 园区|新春走基层·巡江记 | 这152公里的长江岸线藏着怎样的生态密码?
- 香港凤园|香港凤园:300多年保护生态的传承
- 香港|香港故事︱香港凤园:300多年保护生态的传承
- 彭州|无锡鸿山生态园, 休闲娱乐两不误
- 香港|(港澳台·香港故事)香港凤园:300多年保护生态的传承
- 生态系统|综述:内蒙古大兴安岭:靠颜值“吸粉” 靠价值“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