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中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忆读书

《忆读书》讲了什么道理?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但冰心却是常青树,从她十九岁成名到晚年一直都在创作,她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经常读书是分不开的 。
一、《忆读书》讲什么呢?
《忆读书》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从四岁起直至八十多岁,长达八十年之久的读书经历,以及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和读书的方法,表达了“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 。
全文像是一位长者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读者伴随着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成长,直到最后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其中有三层次含义:“读书好”指开卷有益,“多读书”指博览群书,“读好书”是说要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 。这九个字既是作者对自己一生读书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
二、怎么的书才是好书呢?
根据冰心的回忆,在十一岁之前,她所阅读到的文学作品,数量惊人,就是现在一个文学专业的大学生都不能与之相比 。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她阅读的书目为:《三国志》《水浒传》《聊斋志异》《东周列国志》《西游记》《天雨花》《再生缘》《儿女英雄传》《说岳》《凤双飞》 。在这十二部古典文学作品中,《天雨花》已较偏僻了,《风双飞》不知道是什么书,但十一岁的冰心却是读过了 。这些作品的总字数大概要达上千万,对十一岁的孩子来说,是不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作者当时年纪尚小,要她像成人那样去读一部长篇小说显然是不现实的 。虽然不是很了解所读文章具体的内容,也能够扩大阅读量,增长见识 。
一个人要想长知识,见识广,就应该去读书 。书是人类进步阶梯 。书,能使人由粗野变得文明;书,能使人由孤陋寡闻变得见多识广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能让我们变好 。读一本好书,终生受益 。读一本坏书,终生受害 。

忆读书中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忆读书

文章插图
冰心《忆读书》原文《忆读书》
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 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pǒ luo)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
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
【忆读书中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忆读书】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 。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 。
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