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狄是哪两个民族 戎狄

戎狄的简介戎狄是先秦时期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北方、西北等地少数民族的统称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 。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 。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 。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戎狄的称谓最早来自周代 。
戎是中国西北古代各族的通称 。亦称西戎 。殷墟卜辞已出现“戎”字,是否作族称,还要进一步研究 。“羌”用作为西方各族的通称 。在周人兴起时,西戎仍是在陇济及泾洛一带游牧的鬼戎,其实也是许多部落的总称,并且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 。
狄作族称,《春秋》所记始于春秋中叶,但《国语·郑国》于西周末已有狄的记载 。这是中原诸夏对北方一些部落与国家的称呼,不是他们的自称 。
进入战国,他们有一部分当胡人南下后已融入胡人之中,成为匈奴的重要来源之一 。
战国晚叶,胡人兴起,匈奴最为强大 。胡人以东有东胡,胡人以北有丁灵 。战国末年及秦汉以后中国古代所称北狄,都是指胡人、东胡族系各民族 。其中丁灵及以后铁勒、敕勒等译名,都在语音上可以与狄相通 。但丁灵、铁勒、敕勒是对这些民族的汉语译名,狄是中原诸夏对北方民族的称呼,两者语源不同,含义也不一样 。
春秋时期北狄与羌戎族类相近,而战国末年及以后北狄指胡人、东胡族系,与羌戎属完全不同的族系 。汉武帝采取“隔绝胡羌”的政策以及赵充国在湟中屯田以制诸羌的举措,说明西汉时对羌与胡已经明确加以区分,但《史记》、《汉书》却没有为诸羌立传,羌人的祖源与史迹仅附在《匈奴传》中叙述,《后汉书》有《西羌传》 。直到现在,在一些民族史的论著中,仍往往未能真正把春秋时期的北狄,与战国末及秦汉以后以胡人、东胡族系称为北狄这两者之间在族系与历史渊源方面划分清楚 。然而把两者加以区分,对研究羌戎和北狄的历史与考古都是重要的 。

戎狄是哪两个民族 戎狄

文章插图
戎狄的读音戎狄的读音:[róng dí]
释义: 解释为“戎翟” 。古代民族名 。
【拓展】
1、戎狄是先秦时期华夏部落对中国北方、西北等地部落的统称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 。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 。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 。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戎狄的称谓最早来自周代 。
2、先秦时期居民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 。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族称之为戎、狄、蛮、夷 。不少戎、狄、蛮、夷和华夏错杂在一起的 。
戎狄是现在哪个民族现在已经没有戎狄人了,已经完全消亡了;部分后裔融于了华夏族,就是现在的汉族前身 。戎狄蛮夷是我国古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少数民族,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 。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称之为戎、狄、蛮、夷 。
“蛮、夷、戎、狄”是先秦时期我国的华夏统治者对于周边其他民族的称谓 。不过这些称谓在开始只是一种泛称,指的是与华夏中原地区相比的远方族类,并没有后来的歧视和侮辱性的含义 。而且这些称谓比较笼统和模糊,与具体方位的联系也是不固定的,如在古文献中,不仅有东夷之称,而且还有西夷、南夷、北夷等名称 。古本《竹书纪年》说“周武王率西夷诸侯伐殷 。”后来随着少数民族的崛起,对华夏的威胁日益严重,“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华夏的民族意识和危机感也逐渐强烈,夷夏之间开始划出了明确的界限,“蛮、夷、戎、狄”的称谓也逐步被赋予了歧视和侮辱性的内容 。
秦国时期的戎狄是现在的哪个民族戎狄这个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华夏和后来的吐蕃人所同化 。
在历史的河流中,民族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促进,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融合了诸多周边民族,“戎狄”也是这样 。
“戎狄”是“北狄”和“西戎”的合称,周朝时主要分布在华夏的西方和北方地区,秦汉以后,多数西羌人逐渐被华夏和后来的吐蕃人所同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
扩展资料:
春秋早期,戎狄势力强盛,中原华夏诸小国受其威胁较严重 。即使晋、齐等大国也经常遭到戎狄的侵袭 。从春秋中期开始,华夏各国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通过称霸而相互联合,增强了对戎狄的防御能力,不少戎狄渐被华夏所征服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