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大花篮为何换成了中国结?专访天安门广场冬奥花坛总设计师( 二 )


外国宾客从机场前往目的地,多会经过位于四元桥的花坛。这一花坛以北京冬奥会会徽、主题口号、祥云等造型为主景,表达了携手“一起向未来”的共同愿望。
天安门广场|大花篮为何换成了中国结?专访天安门广场冬奥花坛总设计师
文章插图
1月19日晚,天安门广场中心布置的“精彩冬奥”主题花坛点亮试灯。新京报采访人员 李木易 摄
夜景灯光“跑动”,呈现运动员竞技感
新京报:冬季设计布置园林花坛要突破哪些难关?
蓝海浪:花坛从1月开始进场施工,将摆放至冬残奥会结束。当前,夜间最低气温能达到-10℃,3月气温可能能到15℃,低温和较大的温差给花坛造景带来了很大难度。在设计上,我们要考虑防风防寒,同时保证花坛呈现出完美的效果。
另一方面,我们不仅要让公众感受到冰雪的激情与魅力,也要让大家感受到过年的气氛。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克服植物难以成活的困难,在设计中不断创新,选择观赏效果好的北方冬季植物,如彩枝红瑞木、金枝槐、丝棉木、北美冬青等观干、观枝、观果植物等。也精选出针叶树、常绿阔叶树21种,既包括叶色丰富的蓝粉云杉、金蜀桧、“蓝色天堂”落基山圆柏等彩色针叶树,也有姿态优美、苍劲挺拔的造型油松。地面的有机覆盖物材料来源于自然,比如使用红瑞木、金枝槐等枝丫颜色鲜亮的植物,避免带来生硬的感觉。3月后,一些早春花卉将替代现有的部分材料。
天安门广场|大花篮为何换成了中国结?专访天安门广场冬奥花坛总设计师
文章插图
西单东南角的“冰天雪地”主题花坛。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子诚 摄
新京报:在设计中,如何让冬奥元素变得接地气?
蓝海浪:自从北京申办冬奥会以来,我这个南方人就迷上了滑雪,也去崇礼的滑雪场感受过冰雪的魅力。在设计中,我把自己作为普通人感受到的冰雪魅力融入方案,所以花坛中不仅有专业运动员竞技的身影,也有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生动形象,让大家走过花坛时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西单东南角“冰天雪地”花坛设计中,我们以北国风光的冬季景观为主景,融合了民俗的元素,比如小孩玩雪的剪影,希望勾起大家的童年回忆,以此向大众推广冰雪运动。
天安门广场|大花篮为何换成了中国结?专访天安门广场冬奥花坛总设计师
文章插图
东单东北角的“绿色冬奥”主题花坛。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子诚 摄
新京报:白日观景、夜晚赏灯也是花坛的一大亮点。夜晚赏花坛,有哪些看点可以推荐?
蓝海浪:冬日的花坛夜景亮灯,带来温馨祥和的感觉。几个花坛的夜景各有千秋,比如东单东北角的花坛夜景就很漂亮。冰丝带场馆呈流线型,白天看起来非常飘逸,而夜景的灯光是可以“跑动”起来的,像运动员互相追逐的感觉。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