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女儿嫁了个种田的,因为生活贫苦,又常年操劳,还没到三十岁便满头白发,脸如菜色 。让不认识的看到,还以为早已经四五十岁 。
最小的女儿看着自己的姐姐们一个个的辛酸婚姻,她鼓起勇气,坚决不结婚 。于是她自己梳起了头发,白天采桑,晚上绣花 。这样的生活虽然不富裕,却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完全能自给自足 。
如此一来,村里的其他女性开始看到了希望,既然自己可以活的很好,何必要看男人的脸色,受公婆的刁难?如此一来,自梳成为一种全新的女性生活方式,很多人仿效起来 。
在今天的顺德均安镇的沙头村,当年自梳女居住的建筑还保持着,而且成了一处古迹,供人参观 。据说里面还居住着未去世的自梳女性,虽然已经九十多岁,可依旧保持着自己一个人过的日子 。
这所古迹建筑便被称为冰玉堂,根据古迹建筑的参观讲解可以了解,当年珠三角一代不婚的女性占了多数,她们因为当地生活模式的发展,成为可以完全养活自己的女性 。自然,她们便不想再去受男人的欺压,不愿将自己的人生依靠在男人身上 。
而且,那些女性的父母似乎非常开通,只要女儿选择了自梳,他们便不再干涉 。只不过,所有选择自梳生活的女性,一旦做出决定就终生不能反悔 。当然,也不能与他人偷偷产生情感之事,那是会被浸猪笼的 。
自梳女一生清心寡欲,她们心里的苦只有自知而已,特别是死亡,尤为人生悲剧
每一个自梳女都是一部悲惨人生,这当然不是说她们生活的苦,而是她们追求这种自梳生活所遇到的若干现实困难 。
从生活在冰玉堂的自梳女的居住环境就可以看出来,她们没有太大的活动空间,就如同住了一个集体宿舍,一张床、一个枕头、一床被子、一个柜子、一张桌子,几件换洗衣服 。
这样的生活堪称清贫,简陋,但她们一生都是如此活过来的,每日白天做工,晚上缝洗、理佛,日复一日,明明是青春朝气的少女,却在这所谓的“冰玉”之堂活成一潭死水 。
坊间就有这样的民谣:“谁教南粤女娇郎,自绾青丝高髻妆?停砧犹闻鱼梦孤,开门怕见燕飞双 。云催白发春风烛,泪湿乌衣秋月光 。心事最哀随落叶,知归何处断坟岗 。”
可就算这样,自梳女还是不愿结婚 。这似乎从侧面就可以看出,当年结婚的女性生活过得是有多痛苦,就如歌谣里所唱的那样,当人媳妇是受婆家上上下下欺负的,经常三朝打烂三条夹木棍,四朝跪烂九条裙 。
但对于自梳女来说,忍受枯槁一般的生活并不是最苦的,她们还要为死后归宿做足功课,因为她们选择了自梳便不能在去世之后埋回娘家坟地 。可也没有人愿意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毕竟入土为安才是正理 。
为此,自梳女便会进行“嫁鬼”或者“嫁神主”的未雨绸缪,也就是嫁一个早已经死去的男人,如此名义上成为了别人家的媳妇,至自己死去才能名正言顺地被埋入男方坟地 。
另外,自梳女还可以选择“买门口” 。这其实就是假结婚,说是嫁给了一个男人,但并无夫妻之实,而是由她出资为该男子纳一个小妾 。等到自己死后,便可以被男方纳入祠堂 。
事实上,自梳女也有自己的情感,她们花一样的年纪便进入自梳世界,如何不孤独凄清?于是她们便会选择“金兰恋” 。
这其实就是所谓的同性恋范畴,只不过自梳的女性可以公开示人:我与某位自梳女交好,愿意一起相扶相携度过一生 。一旦二人关系公开,便不可再有另外的情感关系,否则结局同样很凄惨 。
虽然说当时人们及家庭对于女性选择自由的生活方式给予了肯定,但真正给她们生活自由的空间并不大 。只能说这是一次历史的进步,自梳女选择了自己养活自己,从而改变了依附男性过一生的现实 。可惜的是她们纵然可以选择自己要的生活方式,却没有自由选择理想情感的人生归宿,最终的结果依旧是可悲的 。
什么是自梳女自梳女也称妈姐或姑婆,是指女性把头发像已婚妇一样自行盘起,以示终生不嫁、独身终老,死后称净女,是古代中国女性文化的一种 。中国古代封建礼法严苛,不少女性不甘受虐待,矢志不嫁,或与女伴相互扶持以终老,这就是自梳女的雏形 。明代中后期由于蚕丝业的兴起为女性提供了独立谋生的机会,自梳的习俗在封建礼法的压迫下,得以相沿300余年,在晚清至民国前期达于高潮,直至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和战乱的影响而渐趋消歇 。2012年12月25日,顺德均安冰玉堂“自梳女”博物馆成立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花甲吐水是什么原因
- 夫子何命焉为的焉为是什么意思
-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什么
- 王凝之妻的之是什么意思 王凝之
- md是什么材质 md材质介绍
- 彩金是什么材质 彩金简单介绍
- 牛皮革是什么材质 牛皮革材质介绍
- 红鱼是什么鱼
- 生骨肉怎么做 生骨肉
- 第三者责任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