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痴叶天士 在线观看 医痴叶天士( 三 )


古人观察生活,发现了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发展的,无论在儒释道的任何一家,我体会到其中皆蕴含着思辨的真谛,《论语》里有《坛经》里有《老子》里更有,在道家思想中,我最熟悉的思辩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为学与为道所采用的方法恰好相反,为学是探求学问,探讨外在的知识经验采用的方法是一天天的积累,一天天的增加,因为浩如烟海的知识,学问都是积累而成的,而一个人要探求这些知识与学问也只有一天一天不知疲倦,不断努力地去学习才能慢慢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 。而为道却恰恰相反,正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为道是探求宇宙人生的本质规律,求道,一是减少外在的知识经验,二是减少内在的欲望贪念 。因为道不同于学,只有减少到无欲,无知,无名,无为的境界,才能返璞归真 。再谈儒家,孔子说,“刚毅木纳,近于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我觉得这里他是在思辨到底什么才算是真正的仁者 。有人说呀,刚易折,柔恒存 。但想来柔为恒,草木土块确实恒久,然而终究不过是草木土块罢了,那么仁者是什么样的呢,答案或许正是孔子说的:“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
“辩证”的思维是极具魅力的,虽然我如今的见解体会并不高深,但求知探索充实自我的路依然还很漫长 。特别喜欢听朱翔非老师讲课,学友们都尊称他孔阳先生,往往听着听着就能悟到一些东西,还记得先生说过,宇宙精神就在人的内心,但它并不会因为你的表现而增加或者减少,它是超越的、永恒的、绝对的、无限的 。人来自于宇宙,也是天地精神的体现,人因此和天地并立,但人一定是要主动和它发生联系,否则,这种精神与自己无关,你也不会觉得它存在 。但振奋人心的是,“我欲仁,斯仁至矣”,因为天道恒常,我们想要去和它发生联系,立刻就能发生联系 。先生讲,礼是接通形而上、形而下的梯子,当下循礼,当下就活了 。所以先生也常讲,儒学是为己之学,自己的生命本来尊贵,自然可以凭借自身立起来;只有道和内在的仁是绝对的,外在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都靠不住 。我想哲学的魅力大抵如此吧,越去看它越去想它,就越痴迷于它 。当偶然从中获得直击人心的力量时,生活中趟过的所有苦都变得轻浮了 。
我素爱看古代名家医家故事,在清代医家陆以湉的《冷庐医话》中记录了一则小故事,趣称“你扫叶,我踏雪”,故事是这样的,清朝乾隆年间,苏州一带疫病流行 。有一打更的人,身面浮肿,浑身发黄,前来医局求医 。当时的名医薛生白(薛雪)先生先诊其脉,断为不治之症,摆了摆手说:“你这水肿病已经很重了,不好治了 。” 更夫出门,正巧碰上另一位名医叶天士(叶桂)来到 。叶天士在轿中远远看见便问道 :“你不是那位打更的人吗? 你这病是燃烧柴薪熏蚊时受毒所致,服两剂药就会好的 。”说罢立即给他开了药方 。薛生白见此情景,大为失色 。后来因嫉妒叶天士,把书房改为“扫叶庄”三字 。叶天士听说后,就把自己的书房改名“踏雪斋” 。当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叶天士,只当是一则杏林轶事笑笑就过了,不难看出叶桂的医术的确是很高的,而高明的叶天士在辩证上当之无愧是把好手,因为他的“证”不仅体现在医术上,更体现在医德上,当乞丐没钱给诊金时,他反问道,“你是做什么的” 。乞丐于是讨得了钱财付诊费 。叶天士曾经说过,他看病是必须收诊金的,因为这是他所信奉的医道,他的通变让他坚守了他的医道 。看来名医大家必然是深谙“辩证”的真谛 。在《医痴叶天士》这部电影里也是用很多行医的精彩镜头勾勒了一位医术高超,但不怎么通于人情事故的傻萌人物,深受观众的喜爱 。
“证”的本质是变化,生活的本质也是变化,故而生活要求人也必须得变化,从我出生到18岁离开家门,从我胆小怯懦到勇敢开朗,再从我提笔写文到文到文章落成,一切都在毫不察觉的变化着 。一细想,哲学果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
医痴叶天士观后感 导语:关于叶天士是一个高尚的人,因为他一生痴迷的是医术,钻研的是医道,并发扬广大,他开创立中医关于瘟疫治疗的一个流派,并由他的弟子整理出了传至后世的文献资料,果真善莫大焉 。我为你整理了医痴叶天士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医痴叶天士观后感 篇1
看完《医痴叶天士》后,我在网上搜了搜叶桂的平生事迹,“医病治世,不贪荣华”是对他最准确的评价,他的医痴精神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