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益西彭措堪布全集 菩提道次第广论( 三 )


如果我们能深入观察苦性,就会了解世间的事一无可取而生起厌离心,而下定决心依著方法消除苦因、积累乐因 。照理世尊应该接著宣说“道谛”,为什么又先说“灭谛”呢?如果我们不能脱离惑苦,不就永远为世间所绑而安于其中吗?反正一切都不能改变,何必努力呢?因此世尊为启发我们的信心,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灭谛的果就在前面,只要搞对一定会得到它!痛苦的力量在后面推动著我们往前进;圆满的果实在前面牵引著我们向前冲,如此一推一拉,大家努力地修学,灭尽惑、业、苦三种杂染,证得究竟寂灭的涅盘 。讲到这里,诸位应该能清楚地认识,欲修学佛法先得生起厌离心,否则会贪著世间的安乐,欲救度众生也得靠出离心升华菩提心,否则自不知苦怎知众生苦?小乘解决自身的问题尚且要厌离心,大乘要度众生不修厌离心可以成办吗?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次第的必要性,由修习中士道进一步修学上士道 。
上士道与止观
第四部分“上士道”包括:一、发大菩提心,二、修菩萨行 。修中士道后,进一步就该想到:一切众生沉没生死苦海,只是自己解决生死,仍不能救度一切众生;为救度一切众生,自己必须成就无上佛果 。由此发起菩提心,求受菩萨戒,学习六度,修学四摄,就是上士道 。成佛的因是菩提心,怎样使这个因究竟圆满呢?
广论在最后一部分说到“止观”,止观兼修才能明了见真实义,详细抉择清净正见 。以上五个部分不是孤立无关,而是脉络贯穿的,是成就无上菩提必经的过程 。
诸位!修学佛法,以远程看,究竟的是成佛,但成佛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大家一听这数字,心就冷了半截,实际上,真正的问题,不在时间的长短而在内容的好坏 。若是坏事,即使一刹那也如坐针毡;若是好事,即使长时期也值得等待,三天、三年、三大阿僧祇劫,甚至无量阿僧祇劫也不怕啊!因此并不是一口气立刻修得佛道、证得佛果,而是要步步增上,这就是广论教授最美妙的地方 。
以近程的利益来看,假若能深入学习佛法,并且运用得当,即能优化生活的品质,摆脱命运的束缚,明朝袁了凡先生的“立命之学”即是明证 。了凡先生遇见一位精通命理的孔老先生,为其卜算命运,纤细皆验,使袁先生更加相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从此澹然无求,终至悠悠放任 。后来又遇精研禅学的云谷法会禅师,为其晓以儒家思想、佛法义理,使袁先生将往日之罪尽情忏悔,积极行善,从此战兢惕励,终至所求必应 。诸位是不是也希望优化命运?
所以,想要修学佛道,想要迈向成佛之路,当然是要先见道明心;而见道明心的内容,就是如来藏心体 。而如来藏心体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你具足圆满的亲证了,你就成佛了 。如果没有亲证如来藏,你将无法现观如来藏本身的功能差别,那么般若中观就不能成就,一定会落在意识心上面去思惟想象般若中观 。那就像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所讲的那样 。但是,在成佛之道的过程当中,其实最重要的是一切种智的修证 。因为,一切种智是成佛的依凭:由一切种智的圆满具足,而发起成所作智及大圆镜智,也使平等性智及妙观察智得以圆满 。
菩提道次第广论 是佛教的经典吗是佛教经典,但他是论,不是经 。我们说学佛三藏是指经,律,论 。论是对佛经的阐述,这是著名大师宗咯吧留下的论 。
佛教经典分为经、律、论,《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有 “第二佛陀”之称的宗喀巴大师所造,是佛教经典,属于论,从依止善知识及思维暇满人生之入道前行开始,至念死无常、思恶趣苦、思维业果等基本人天乘(下士道),再经小乘之四缔(中士道),依次第直达大乘菩提心与止观(上士道) 。
此论涵盖佛法三藏十二部,开显自文殊、弥勒经龙树、无著传下深观、广行二门修习要旨,并特标出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三心要 。无论修学显密、禅净,都能从宗喀大师的圆满教法中获得真正的进益 。
扩展资料:
《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大师所造,从依止善知识及思维暇满人生之入道前行开始,至念死无常、思恶趣苦、思维业果等基本人天乘(下士道),再经小乘之四谛(中士道),依次第直达大乘菩提心与止观(上士道) 。
“菩提”就是祈求的果——佛果,佛是尊崇敬仰的人,是一个觉行圆满的人,佛是梵文,翻译成中文是“觉者”,觉悟世间的真理,证得究竟圆满的果 。
祈求彻底的离苦得乐,而达到的目标就是佛 。“道”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 。“次第”是努力的过程必须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 。“广论”就是详细说明从凡夫到成佛这一条路,使我们了解后照著次第努力实践,结果就会出现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