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洛阳现象”背后的城市品牌密码( 二 )


在传承与变化之中 , 演变剧烈的是文化仪式的编码方式 , 不变的则是传播的核心:受众的精神归属与认同需求 。 这是城市品牌传播试图走“文化”路线时 , 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路径 。
体验比虚拟传播更重要
借助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效应构筑的城市品牌 , 说到底 , 仰赖于受众对文化传统的高度认同与情感联系 。 受众参与程度高低以及能否在文化传统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 是受众与节日文化以及城市品牌能否产生黏性的关键所在 。
城市在视觉媒体虚拟世界中的形象塑造以及传播 , 为城市品牌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 但对于受众而言 , “百闻不如一见” , 但更重要的是 , “百见不如一验” 。
城市对受众传播 , 不是将符号化的城市形象强压给受众 , 而是基于各种社会主体对城市的感受和意见的分享 , 特别是受众在现实中对于城市文化的真实体验 。
当城市在受众心目中播下梦想的种子 , 多数受众往往会选择到现实中一窥究竟 。 那么 , 对于城市而言 , 另一个重要问题即提上议程:城市是否做好了软硬两个方面的实力建设 , 塑造出“硬性”客观印象(城市建筑、城市生态等)和“软性”主观印象(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
毕竟 , 现实的体验传播与虚拟世界的视听传播是存在差异的 。 尤其是定位于文化类的城市 , 当脱离声光电的科技赋能 , 现实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如何向文化产业转换 , 如何进行故事化的表达 , 又如何引发受众新一轮的注意力 , 都是当下文化类定位的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
简言之 , 基于传统文化的城市品牌塑造 ,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能够走多远?“非新无以为进 , 非旧无以为守” , 其实无论传统节日抑或新兴节日 , 在新时代变迁中改变的是形式 , 不变的是文化追寻和情感慰藉 。
城市品牌塑造应把握住节日传统唤醒民众情感这一核心 , 挖掘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 , 传承好、发展好文化节日的历史根脉 , 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仪式感、认同感与使命感 , 使得节日成为一种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 , 也成为一条引领城市时尚生活方式的价值引导渠道 。
(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副主任、研究员 , 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室主任)
每日经济新闻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