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没故事的玲娜贝儿为何让人“上头又下头”?( 四 )
文章插图
北青报:玲娜贝儿只是虚拟偶像,但粉丝依然会为了它争吵和站队。为什么粉丝文化总是会伴随各种各样的争论?
尹一伊:在流量时代,一旦在社交网络里上了热搜,偶像可见的范围增大了——从小的粉丝圈子进入了更大范围的公众视野。这个时候,粉丝会开始争夺对话权。
可见度可以理解成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范围。拿玲娜贝儿举例,当有各种各样的网红,各种意见领袖,包括表情包去讨论它,上热搜……玲娜贝儿就从粉丝圈出圈到了更大的社交平台,在资本逻辑和平台技术的共同作用之下,它的可见度增加了。
玲娜贝儿走红后,有人认为是人偶可爱,有人认为是里面的扮演者可爱。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希望自己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就会开始大量发帖。
也不是说“有饭圈就是会吵架”,而是当偶像有了大范围的可见度之后,粉丝存在半不得已的状态:我要让大家看到对我偶像比较好的内容,所以必须要把我不想让公众看见的内容刷下去。
粉丝间的争吵其实可以理解成大家会为了维护偶像,去争夺话语权。
北青报:以前大家喜欢一个明星,会很长情。但如今,粉丝对偶像的感情会很快迁移。这说明了什么?
尹一伊:虽然现在大家在说“下头”,但争论还在持续。这表明,偶像还有热度。对年轻粉丝,特别是很多00后来说,成为粉丝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加上偶像产生的速度也很快。所以,年轻人可能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随时处在一个“狩猎”的状态里。这段时间是玲娜贝儿,过一阵子则变成迪士尼或者环球影城推出的新偶像。
“偶像-粉丝文化”是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如今,很多人一讲到粉丝,就会预设批判的立场。我觉得应该先理解粉丝到底在干什么,理解“偶像-粉丝”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毕竟,引导的基础在于理解。
当今虚拟偶像产业发展中,有两个并行的趋势:偶像特质的虚拟化,以及玩偶偶像的实体化。玲娜贝儿身上集中体现了这个趋势。人偶背后的扮演者、他们的体验、粉丝在其中的角色,以及所谓的“内胆”等等,都可能会成为新的议题。在新的粉丝经济环境里,相信很多虚拟人物都在尝试这样的探索。
文/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 张知依
【 北青报|没故事的玲娜贝儿为何让人“上头又下头”?】编辑/崔巍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历史|云南有座没有城墙的古城,与阆中平遥歙县并称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城
- 安昌古镇|苏州“春节”值得一去的6个景区,来看看有没有你想去的
- 冰雪世界|同程旅行元旦旅行消费报告:新一代游客占比近半,冰雪旅游迎热潮
- 贵州|文旅推进,建设宜旅宜居贵州
- 河北日报|河北秦皇岛:乐享冰雪迎冬奥
- 巴拉格宗|巴拉格宗,它是隐匿在香格里拉的最后一处秘境,10年前没人知道它
- 山东省|出走三亚的“东北候鸟”,并没有直接返乡,目的地是广东一小城
- 华山|为什么那些漂亮且便宜的景区没有人,而那些很坑的却人满为患?
- |石家庄最良心古城,“北方三雄镇”之一,没有门票干净整洁
- 心若有所向往,何惧道阻且长!早安,美好时光|壹点日历1.15| 情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