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法庭判处巴甫洛夫指挥无方 , 未能履行职责导致大量官兵牺牲并导致大量武器弹药落入敌手 , 未经命令擅自逃离并未经授权擅自下发撤退命令 , 故而剥夺荣誉并判处死刑 。据说斯大林更是在他的判决书上大笔一挥 , 写下了“视同叛国”四个大字 。
在判决下达以后巴甫洛夫的表现并非像坊间传说那样的崩溃 , 软弱 , 哭闹和求饶 , 他非常淡定的走向了刑场 , 并呼吁所有苏军将士们英勇作战不要重蹈他的覆辙 。
结语
尽管许多人唾弃巴甫洛夫的失败 , 抨击巴甫洛夫是通过斯大林的器重才得以平步青云的窝囊将军 , 但其实他在成为苏联西部军区司令之前还是有过一些实干功绩的 。这位将军也并非像许多人抨击的那样懦弱胆怯 , 事实上他还是有着足够的勇气参加战斗 , 迈出军事生涯和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步 , 甚至在成为西部军区司令之前他都不是唯唯诺诺又刚愎自用的人 。
文章插图
什么是“巴普洛夫”效应?“巴普洛夫”效应指条件反射 。
实验内容:巴普洛伐在研究狗的进食时发现 , 狗吃到食物时 , 会分泌唾液 , 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 , 不需要学习 , 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 , 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 , 称为无条件刺激 。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 , 一段时间后 , 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 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形成了条件刺激 , 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 , 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
扩展资料
由实验得出的规律
(1)获得: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 , 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 。如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 , 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 。
(2)消退: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 , 即不予强化 , 反复多次后 , 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 , 如学会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狗 , 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 , 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 。
(3)泛化: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 , 与之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 , 如狗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反应后 , 对近似铃声的声音也会产生反应 。"一朝被蛇咬 , 十年怕草绳"便是获得与泛化的最好例证 。再比如 , 刚开始学汉字的孩子不能很好地区分“未”和“末”、“日”和“曰” 。
(4)分化: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的反应进一步精确化 , 对目标刺激物加强保持 , 而对非条件刺激物进行消退 。如狗只对某一种铃声产生反应 , 对其他近似铃声不做反应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简介中文名:巴普洛夫
国别:俄国
英文名:Pavlov
生卒:1849.9.26~1936.2.17
[编辑本段]【人物简评】
他是第一个用生理学实验方法来研究人和高等动物的大脑活动 , 并创立了大脑两半球生理学和条件反射学说的人 。临终前的病中 , 他还时刻不忘观察和记录自己的病情 , 正如他所说:“就是死也要死得像个科学家 。”
[编辑本段]【所获荣誉】
1870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动物生理学 , 1875年转入军事医学院学习 , 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的卓越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金 。他又是用条件反射方法对动物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的创始人 , 也是想带唯物主义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立者 。他开始时研究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 , 但主要工作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 。从1903年起连续30年运用“条件反射”方法研究了动物的行为、心理活动 , 并提出了人有第一和第二两个信号系统的思想 , 认为人除了有第一信号系统――对外部世界的映象产生直接反映之外 , 还有第二信号系统 , 即引起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语言和符号反映功能 。由此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的新学说 。
他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把人脑的“第二信号系统”看作是先天性大脑机能 , 不仅对医学界和生理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力 , 而且也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 尤其是对哲学的有关语言和思维的相互联系影响较大 。至今 ,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有关感觉反映和逻辑认识之间的联系依然是建立在巴浦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