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电泳检测什么 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电泳法的特点;优点1、电泳柱效更高 , 可达105m-1~106m-1 , 分离速度更快 , 在几十秒至几十分钟内即可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 。
2、溶剂和试样消耗极少 , 试样用量仅为纳升级 。
3、没有高压泵输液 , 因此仪器成本更低 。
4、通过改变操作模式和缓冲溶液的成分 , 毛细管电泳有很大的选择性 , 可以对性质不同的各种分离对象进行有效的分离 。
毛细管电泳法使用注意事项
对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重现性 , 毛细管的冲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每一次冲洗都必须认真地完成 , 冲洗时间不允许缩短或者不冲洗 。
将实验做完以后一定要使用水对毛细管进行冲洗 , 不然毛细管可能会被堵塞,使得实验结果受到严重地影响 , 希望引起足够的重视 。
在对毛细管进行冲洗的时候 , 不要将电压加在毛细管上 , 讲义上给定的工作电压不允许更改 , 也不建议对进样时间加以改变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又叫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 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分析方法之一 。1981年Jorgenson和Lukacs首先提出在75μm内径毛细管柱内用高电压进行分离, 创立了现代毛细管电泳 。
1984年Terabe等建立了胶束毛细管电动力学色谱 。1987年Hjerten 建立了毛细管等电聚焦, Cohen和Karger提出了毛细管凝胶电泳 。
1988~1989年出现了第一批毛细管电泳商品仪器 。短短几年内, 由于CE符合了以生物工程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各领域中对多肽、蛋白质(包括酶 , 抗体)、核苷酸乃至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离分析要求,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
CE是经典电泳技术和现代微柱分离相结合的产物 。CE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相比, 其相同处在于都是高效分离技术, 仪器操作均可自动化, 且二者均有多种不同分离模式 。
二者之间的差异在于:CE用迁移时间取代HPLC中的保留时间, CE的分析时间通常不超过30min, 比HPLC速度快;对CE而言, 从理论上推得其理论塔板高度和溶质的扩散系数成正比, 对扩散系数小的生物大分子而言, 其柱效就要比HPLC高得多 。
CE所需样品为nl级, 最低可达270fl, 流动相用量也只需几毫升, 而HPLC所需样品为μl级, 流动相则需几百毫升乃至更多;但CE仅能实现微量制备, 而HPLC可作常量制备 。

毛细管电泳检测什么 毛细管电泳

文章插图
第二十一章: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法CE/HPCE:以高压直流电为驱动力 , 毛细管为分离通道根据样品各组分的电泳和分配行为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分析技术 。由于毛细管散热效率高 , 可以应用更高电压
特点:操作简单、分离效率高、样品用量少、运行成本低
缺点:迁移时间重现性、进样准确性、检测灵敏度低于HPLC , 不适于制备性分离
电渗:液体相对于带电管壁移动的现象
Zeta电势:在电场作用下 , 固液两相的相对运动发生在紧密层和扩散层之间的滑动面上 , 此处的电动电势即为Zeta电势 百科解释:Zeta电位是连续相与附着在分散粒子上的流体稳定层之间的电势差
电渗流EOF:由于离子是溶剂化的 , 当扩散层的离子在电场中发生迁移时 , 将携带溶剂一起移动 , 形成电渗流
,是电渗淌度 , 是介电常数 , 是黏度
在普通毛细管电泳条件下 , 电渗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Zeta电势越大、双电层越薄、电荷密度越大、粘度越小 , 电渗流越大 。一般电渗流速度是电泳速度5~7倍
电泳是在电场作用下 , 带电粒子在缓冲溶液中定向移动的现象
 , V为毛细管两端电压 , L为毛细管总长度
对于一个离子淌度可近似为: , 为离子的Zeta电位 , 表面电荷越大 , 质量越小 , Zeta电势越大
在实际溶液中离子活度系数、溶质分子的离解程度均对离子的淌度有影响 , 用表示
粒子在毛细管内运动速度是两种速度矢量和称为表观淌度用表示
 ,  , t m 为流出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时间称为迁移时间 , L d 为有效长度(进样端到检测端的距离)
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柱效方程:
增大电压 , 增大L d /L可以提高柱效 , 大分子物质扩散系数小 , 所以分离效果好 , 毛细管电泳法特别适用于生物大分子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