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开局十四五】青海:呵护中华水塔美丽底色 天空之境“绿能”澎湃( 二 )
文章插图
塔拉滩上的“光伏海洋”(央广网采访人员 樊永涛 摄)
塔拉滩东南方向,是黄河龙羊峡。两岸峭壁高150米,宽30米,因水能资源丰富,1976年国家开始在龙羊峡口建设大型水电站。13年后,电站四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年平均发电量达60亿千瓦时。
青海作为我国清洁能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将推动高质量发展。
由于水力发电的稳定性,人们探索出了目前全球运行最大的“水光互补”项目——“塔拉滩85万千瓦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项目将光伏电站和水电站整体作为“虚拟水电”进行综合运行控制,把原本不稳定光伏电源,通过水电调节为均衡、优质、安全和电网友好的电源后送入电网。
继续往东,来到省会西宁。从“光伏发电”到“光伏制造”,西宁将目光瞄准建设更有附加价值的光伏制造中心。塔拉滩上的“蓝色海洋”产地正是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相比于机器轰鸣的传统工业企业,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略显寂静。在厂房中,我国首条量产规模IBC电池及组件有序生产,其平均效率突破24%,组件功率从390瓦提升到425瓦。
一路之隔,是该企业电子级多晶硅生产基地,这也是国内唯一一家量产并批量销售电子级多晶硅的企业,年产能达3300吨。它不仅为光伏电池提供源源不断地原材料,更是打破了中国电子级多晶硅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今天,一批国内外知名光伏制造企业落户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这里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完整的光伏产业链,“西宁造”让青海光伏产业熠熠生辉。
“双碳”背景下,西宁市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开创低碳绿色发展新格局。2021年9月8日,西宁万吨碳纤维基地投产,实现了国产碳纤维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这意味着国内外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将有可能来自“西宁造”。
透过比亚迪西宁动力电池工厂生产车间的玻璃窗,一个个正、负极片与隔膜经过工序变成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整个过程只有2秒。
放眼当下西宁的锂电储能行业,已经构建起从盐湖提锂到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锂电铜箔等配套材料,从储能及动力电池到新能源汽车应用的锂电全产业链,“西宁造”锂电产品成为青海又一张闪亮名片。
“新能源+新材料”成为两大驱动力。三年来,西宁市自营进出口总额累计达62.18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4%以上,有力支撑了青海经济发展。
2021年前11个月,青海完成新能源发电量31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近四成,外送电量276.8亿千瓦时。青海电网新能源日发电量、新能源发电出力连续5次创新高,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新能源为第一发电电源的省份。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暂停|雍和宫自2022年1月17日起暂停开放
- 乡村|大论坛赋能小渔村
- 景区|居庸关长城景区封闭
- 冰雪运动|梦幻冰雪之城:内蒙古兴安盟
- 运河|江苏淮安:拥抱运河 再续华章
- 暂停|居庸关长城景区1月19日起暂停对公众开放
- 文化|【站在新起点】打造不夜地标 激发消费动能
- 居民|发改委:乘势而上扩大居民冰雪消费
- 假古镇|山东又一座“假古镇”走红,投资6000万建成,门票仅需40元
- 宏宇|勃利县冬捕节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