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花潭地区还流传元朝蒙古人“初夜权”的说法:蒙古人在数量上远少于汉人 , 为了能在数量上迅速提高 , 他们出台了一个恶毒的政策 , 即实施保甲制 , 每二十户为一甲 , 由蒙古人担任甲主 , 这个甲主占有所管甲户汉族新娘的初夜权——汉族姑娘在新婚的前三天 , 必须送她伺候甲主三天 , 才允许迎归家里 。 蒙古人以为 , 这么一来 , 这个汉族姑娘生下的孩子就带有了蒙古人的血统 , 长此以往 , 蒙古人的数量就可以接近汉族人了 。 但汉族人为了粉碎蒙古人这一梦想 , 但凡新娘生下的第一胎孩子 , 都统统摔死 。
这种说法是没有历史依据的 。 当初 , 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南宋 , 曾下诏令:“辜之民 , 初无预焉 , 将士勿得妄加杀掠 。 ”并且叮嘱南征军统帅伯颜说:“古之善取江南者 , 惟曹彬一人 。 汝能不杀 , 是吾曹彬也 。 ”所以 , 元军在江南杀戮并不重 , 各地大多望风归降 。
《泾县志?卷五?户口附录》中的人口记载也佐证了该事实:“宋嘉祐间 , 户三万五千四百八十一 , 丁四万九千六百五十五”;“元 , 户三万三千五百余 , 丁八万九千二百二十三” 。 史学家李则芬曾指出:“考里甲组织是明代制度(始于洪武十四年) , 元代根本无此制 。 元代行的是乡社组织 , 其法以五十户为一社 , 以当地晓农事者一人为之长 。 社置常平义仓一 , 以社长主之 。 ”至于那个“一户蒙古人管理二十户汉人”的说法 , 另一史学家韩儒林举了个例:元代盛时的集庆路 , 也就是明朝的南京 , 共有22万5千4百户 , 其中蒙古户仅14户;镇江路有10万零65户 , 其中蒙古人仅29户 。 按照这些数字 ,“一户蒙古人管理二十户汉人”的“保甲制”根本就不可能实施 , “初夜权”的故事也只能是天方奇谭!《泾县志?户口》中也没有蒙古人人口的记载 。
钓 隐 台
钓隐台位于在桃花潭彩虹冈畔 。 晋汉间 , 吏部尚书翟酭占籍泾县 , 建庐于此 , 衍为一族 。 明初 , 遭洪水冲去尚书府第及民房七十二宅 。 明末清初隐士翟尚忠有首《钓隐台》诗 , 诗云:“吾壤地褊小 , 山高水清厉 。 常多隐君子 , 立心隘而细 。 静念浮此生 , 汉魏知何世?高卧南山畔 , 著钓清江潏 。 宿鸥应就掌 , 潜鱼不惊罽 。 所愿埋名姓 , 非以志鲭鳜 。 岂无行歌处 , 芦中堪鼓枻 。 至今台尚存 , 而已人遐逝 。 吾兹老园圃 , 犹自蠹文艺 。 无能理丝纶 , 惟日莳萝桂 。 沧浪向谁庚 , 吾以寻吾契 。 ”表达了与翟尚书的共鸣之情 。
文章图片
钓隐台址附近景色
浚 清 阁
浚清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 。 宋建隆初 , 府教翟阳设庠序 , 建浚清阁于水东 , 与钓隐亭隔江相望 。 宋太平兴国二年 , 风雪中 , 一人飘然而至 , 凌虚飞步 , 翟府教知其为神仙中人 , 与之饮 , 问其姓氏 , 不答而去 。 后于阁间见有赠句 , 俗传为韩湘子 。 宋有人因此赋诗:“踏遍山川过几回 , 欢逢贤士笑传杯 。 多君问我何人氏 , 冒雪前村去折梅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青岛市|大理唯一的国家5A级景区,崇圣寺三塔景区,就这么游玩最好!
- 建水|少有人知的滇东南秘境:不输丽江大理,风景美物价低
- 大理古城|滁州最知名的古寺,古树参天清净自然,净化心灵的好地方
- 房价|大理旅行,不小心包场了整个大理梦蝶庄
- 云南|云南未来最吃香的城市,不是昆明不是大理,而是这座意想不到的城
- 大理古城|大理古城网红街,玉洱路银杏“黄”了,最佳观赏正当时!
- 清碧溪|大理苍山清碧溪樱花,赏樱正当时!
- 夏莎|静美
- 村落|中国最美五大古村:传说中的女儿国、桃花源都在此,还有母系社会
- 大理|大理慢谷世界健康小镇瞭望台,灵感源自“莫比乌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