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触摸乡土肌理 体味文化底蕴( 二 )


多方力量:打造专业师资团队
开发“人文行走”课程 , 少有可以参考的先例 , 这对锦屏成校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 为此 , 学校成立了由政府、高校、开放大学、教研室等共同组成的专家指导团队 , 广泛吸收来自各方的专业力量 , 共同聚力 , 携手运营 。
如何在浩瀚的资料库里精练地提取出奉化的文化特色主题?早在课程路线规划阶段 , 专家团队就提早介入 , 或提供资料 , 或对接资源 , 慷慨助力 。 奉化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的专家提供了不少当地特色的文旅资源 , 并在已有规划线路的基础上 , 建议挖掘更多未开发的线路;农林局的专家对“奉茶迎客”“桃园盛会”等项目提供技术上的指导 , 丰富课程内容;民间协会的专家则对路线进行考证 , 提出不少优化意见 。
在课程进行中 , 学校通过外聘方式 , 为课堂注入更多专业性 。 弥勒文化博大精深 , 为了把它讲深讲透 , 弥勒文化传承人张嘉国、弥勒文化博物馆馆长何仁善、弥勒画像耕读老人王纪尧、《布袋文化》作者夏明仁等专家 , 都成为了课堂上的讲师 。 他们或是引经据典 , 或是深入浅出 , 或是联系实际 , 带来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 在专家的建议下 , 不同的课程还为学员配备了相应的服装 , 如“菩提微笑”课程中穿上象征弥勒文化的黄色T恤 , “红色精神”课程中穿上象征红色革命的军装 , 采茶用的围兜则是更加贴合“奉茶迎客”的课程主题 。
对外引入专家团队 , 对内则不断自我造血 。 锦屏成校组建了以练旭华为组长、本校教师为组员的课题组 , 一方面加强自我学习、自我充电 , 另一方面也通过调查、线路设计、课程开发和实施等环节 , 开发了多样化、成体系的人文行走课程 , 包括课程纲要、配套教材等 。
多种成效:乐见全民共赢局面
“以前只知道奉化有卓兰芳、卓恺泽等有名的革命英雄 , 现在才了解到还有像庄崧甫、王任叔这样的进步人士 。 相信奉化大地还有好多我所不了解的革命志士 , 以后要多多去认识他们 。 ”行走“红色精神”线路后 , 学员老周感慨地说 。
“传播弥勒文化 , 我们奉化人最有发言权 。 我深感我们有责任、有使命要讲好弥勒故事 , 把奉化布袋、中国弥勒的故事讲向海内外 , 从而提升弥勒道场作为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的地位 。 ”在雪窦山上 , 学员老宋豪情不减 。
“我们老年人别的不爱 , 就爱家乡 。 通过人文行走 , 我觉得奉化这么多的人文 , 既要挖掘 , 更要发扬 。 ”学员老王深情满满 。
800多位老人踏上“人文行走”的线路 , 引发感动与赞叹 。 行走之后 , 留下了什么?毫无疑问 , 参与其中的老年朋友受益匪浅 。 老有所学自是老年教育的根本 , 通过“人文行走” , 老年人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 更意外实现了“数字扫盲” 。 用智能手机接龙报名 , 行走中用手机镜头拍下美丽画面 , 这些曾经难倒老年人的操作 , 如今已经变得轻而易举 。 而为了抒发心中所感 , 老人们更是或写诗 , 或作文 , 或书画 , 或朗诵 , 才艺满满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