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把精神刻成山石—走进朱家峪( 四 )


那天我一路走到了村南头的齐鲁知青之家。一说起知青,很多人就会想起当初那个火红的年代,无数热血青年怀揣着为国担当,为国分忧的理想奔赴广阔天地,用青春、忠诚、激情和奉献把他们最美的芳华镌刻在雪域荒原和无垠海疆。想当年,想必也有这么一群斗志昂扬的年轻人来到到了穷僻闭塞的朱家峪,跋涉到了这片山谷开始的地方。面对着崇山峻岭,面对着道阻且长,他们没有退缩,毅然决然选择了前行。他们与朱家峪那些淳朴的乡亲一起,用镢头、镰刀、爬犁、推车一起,在改写着历史进程的同时,探索和续写着精神和信仰的传奇。后来,他们有的选择在朱家峪留下来,有的选择在更广阔的天地留下来,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归途。如今,他们很多年龄大了,也再没有力气扛起镢头与大地对话,他们更多是在温暖的角落里静静追忆着似水流年。但他们无悔无愧于他们曾经火热的年华和青春。这才几十年的时间,他们曾经用过的爬犁、石碾、木耧、镢头都已成了朱家峪农耕文明展馆的展品陈列着,但他们不怕天寒地冻,在日晒风吹中毫不畏惧,在天寒地冻中坚毅刚强,在千难万险前绝不言输的“知青精神”已经刻成山石,在代际之间绵延不绝地传递着。我去的那天,知青之家锁着门,隔着大门的铁栏我看到院里的影壁和墙上彩绘着那个年代让人心潮澎湃的宣传画,自己也不禁心潮起伏,内心波涛涌动。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能风雨兼程。”我越来越为朱家峪无处不在的独特气质和她历史的凝重和纵深感深深感动着,朱家峪是一个文化符号,是一种精神参照,是一种文明载体。为了寻找与这种精神的自觉和内在契合,我和妻前去瞻仰了村子北端紧邻着山阴学校的“闯关东文化展览馆”。展览馆前边是一片空阔的广场,广场南边邻着山,山上绿树郁郁葱葱,山下的一处水塘已经结了薄薄的冰。水塘边罗列着一层一层的山石,一块山石上刻着“石壁流淙”四个字,虽然没有清流飞瀑,但这四个刚劲的红字同样传递着一种无言的高洁和风骨。“闯关东”是清初至解放初期华夏大地最宏大、最悲壮的移民史诗,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也是世界历史上特有的,持续时间最长的移民史,更是社会底层的贫苦民众筚路蓝缕谋生存、求发展的艰苦卓绝的抗争史。”在展览馆,走进历史的深处,心灵无时无刻不为那些充满了血和泪的影像震颤着,那种以“闯”字铸魂,跨越万水千山,用挡不住的脚步在异乡的雪原闯出的长存浩气已然成为一种情怀,一种胸怀,一种信念,一种意志,一种精神融入在时代跳跃的脉搏中。
知青|把精神刻成山石—走进朱家峪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