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飞燕|筑巢小海陀山间,“雪飞燕”何以腾飞?( 三 )


采访人员到访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时已是隆冬,室外温度一度跌破零下10摄氏度。“雪飞燕”的工作人员正在热火朝天地为冬奥会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在山顶出发区,采访人员不时偶遇手持滑雪板和工具的中外籍工作人员。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7条赛道和技术道路正进行覆雪。赛道两边安装的造雪机喷射而出的水雾在空中自然雾化,迅速凝结成雪从天而降,随后工作人员操控压雪车将一层层的雪压平整。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造雪工作将自上而下,从山顶出发区开始,由竞速训练道及技术道路的山顶区域开始,逐步向结束区方向推进。为了保证比赛选手最高滑行时速能达到每小时130-140公里,国际雪联对雪道硬度有严格要求,因此造雪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惠士桥告诉采访人员,去年11月15日场馆开始赛时造雪工作,12月中下旬为雪道塑形,在正式比赛开始前两三天还会造冰状雪。根据比赛要求,雪道表面必须保持结晶状态,近似于冰面,这种雪被称为冰状雪。冰状雪可减小雪板和雪道之间的摩擦力,使雪道不易被破坏,在运动员高速转弯的情况下还能保证雪道表面平整光滑。这样一来无论选手是第几个出场,雪道的状态都处于相对完美状态,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
从选址到建设再到造雪,近9年间,“雪飞燕”在这片“四无”山区拔地而起,筑巢小海陀山间。眼下“雪飞燕”的造雪工作仍在进行中,相关准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只等待着2月份北京冬奥会的正式到来。(完)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