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近乡情更怯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全诗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全诗是:唐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译文: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
创作背景:此诗一说作于宋之问神龙二年途经汉水时 。宋之问媚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武氏去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 。泷州在岭南,唐时属于极为边远的地区,贬往那里的官员因不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往往不能生还 。
神龙元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下了此诗 。另一说,此诗是李频由贬所泷州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
作品鉴赏:《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 。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 。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近乡情更怯】第三、四两句描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理变化 。“近乡”交代诗人因长期不知家人消息而逃离贬地,走近家乡 。所谓“情更怯”,即愈接近故乡,离家人愈近,担忧也愈厉害,简直变成了一种害怕,怕到“不敢问来人” 。
作者用逐层递进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后,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倾诉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 。但是,读者却必需经过一番认真的咀嚼,才能感受到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 。这种高度简洁的抒情手法,使作品用最省略的语言,获取了极为深远的艺术效果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近乡情更怯

文章插图
近乡情更怯什么意思“近乡情更怯”意思是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 。
出自《渡汉江》
作者: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这首诗是宋之问(此诗作者一说是李频,此从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 。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 。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 。作者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 。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 。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 。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 。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
近乡情更怯比喻什么意思?近乡情更怯比喻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这是一个成语近乡情怯 。
近乡情怯
【拼音】[ jìn xiāng qíng qiè ]
【解释】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 。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
【出处】钱钟书 《围城·十七章》:鸿渐这两天近乡情怯,心事重重,他觉得回家并不像理想那样的简单 。
【近义词】牵肠挂肚、心事重重、愁眉苦脸、忧心忡忡
牵肠挂肚
【拼音】[ qiān cháng guà dù ]
【解释】形容非常想念 。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六回:人家牵肠挂肚的等著,你且高乐去了,也到底打发人来给个信儿 。
【近义词】朝思暮想、儿女情长、春树暮云、耿耿于怀、牵心挂肠
【反义词】无忧无虑、漠不关心、铁石心肠、无牵无挂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