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诗情画意鲁家滩( 二 )


这样想着 , 顺着湖边往北 , 过一曲折的水上木桥后 , 再行走一段距离 , 就有一石桥 , 这是部分江安河水汇入鲁家滩的一个出口 。 据《成都河流故事》资料显示 , 江安河相传为三国蜀汉时所开 , 古有新开河、阿斗河之名 , 宋元又称酸枣河、马坝渠 。 《管子》把水的来源分为五类:“水之出于山而流入于海者 , 命曰经水;水别于他水 , 入于大水及海者 , 命曰枝水;山之沟 , 一有水一毋水者 , 命曰谷水;水之出于他水沟 , 流于大水及海者 , 命曰川水;出地而不流者 , 命曰渊水 。 ”鲁家滩之水看似“渊水” , 其实属于“经水” 。 成都平原之水 , 均系岷江干流 。 流经温江的都是经过都江堰渠首鱼嘴的巧妙安排后才遵命而行 , 形成外江和内江两大水系 。 旁边的金马河属于外江 , 江安河属于内江 。 外江的主要功能是排泄 , 内江则为灌溉 。 驻足桥上听淙淙的流水声 , 远望湖中心的小岛 , 对自然充满无限的敬畏之余 , 还为当代人的智慧感到惊叹 。 江安河之水被引导到鲁家滩后 , 充满了无用之用的禅意 , 让人们的生活平添了无限的乐趣 。
再往西行 , 穿过一片茂密的芦苇丛 , 就来到金马河堤上 , 不远处就是三渡水大桥 。 公元760年 , 杜甫应蜀州刺史高适的邀请去往蜀州 , 路过三渡水分别以题为《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 , 即日成 , 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 , 聊题短作简李公》《观竹桥成 , 月夜舟中有述 , 还呈李司马》《李司马桥成 , 承高使君自成都回》写过1首七律、1首五律、1首七绝 。 金马河古为皂江 。 那时候 , 附近还有几个比较大的渡口 , 比如赵家渡、陈家渡、舒家渡、宣家渡等 。 有这样一句民谣 , 可以知道渡河之艰难:走遍天下路 , 不过三家渡 , 过了三家渡 , 耽误十里路 。 同时 , 还有另外一句谚语:夕照晚渡三千客 , 见证其繁华与喧嚣 。 如今 , 年轻的鲁家滩与古老的金马河唇齿相依、动静结合 , 诠释着诗意之美和野性之美的内涵 。
漫步在金马河堤 , 我沉醉在鲁家滩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中 , 不能自拔 。 爱美之心 , 人皆有之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人的美与自然山水之美相互衬托 , 灵秀成了人的精神风貌 。 自然不是生存资源的提供者 , 而是人依赖与亲近的生存环境 , 是人精神和灵魂的归宿 。 自然之美虽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独立存在 , 但人却是审美主体 。 自然之美可以长期为人们的美好生活提供诗性源泉 。 如此 , 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 , 鲁家滩的未来不会越来越美好呢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