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诗情画意鲁家滩

【阿来|诗情画意鲁家滩】李永康
出温江柳城 , 过永康路下桥 , 西行5000米 , 见几排高高的阔叶树横在面前 , 鲁家滩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 , 羞涩地从树干缝隙里隐隐约约地显露出来 。
我无数次到过鲁家滩 。 每一次 , 当我急切地打算穿过那片树林时 , 心情即刻宁静下来 。 如果说把“北林”比作温江的一块碧玉 , 而眼前就是一个碧玉盘盛着的深色翡翠呀 。 我脑子里莫名冒出——湖光迷翡翠 , 草色醉蜻蜓的诗句 。 此诗出自何处不重要 , 与眼前的情景符不符合也没有多大的关系 。 情由景生 , 以景逸情 , 相望于湖 , 言语倒多余了 。 湖面倒映着树的绿 , 树的绿意秀丽着水的姿容 , 湖水的色彩由深到浅 , 晕染云朵 。 往湖心看 , 映着天光的部分 , 色彩更淡一些 , 有几只白鹭在嬉戏觅食 , 不时在水面上划着圈 , 涟漪一波一波地慢慢扩展开来 , 不知道在暗示着什么 。 我甚至这样想 , 那句在成都地区流传多年的赞美温江的话:“川西明珠金温江” , 很有可能就是从鲁家滩得来的灵感 。
鲁家滩原来是金马河边一渡口所在地 , 因当地鲁姓人居多而得名 。 后来修建了三渡水大桥 , 过河用不着坐船 , 渡口失去了功能 , 便自然而然遭到了淘汰 。 又因为修筑金马河防护堤 , 在河堤内侧取土石筑堤 , 形成了一个低洼处 , 慢慢蓄积成水凼 。 起初 , 鲁家滩面积不大 , 再后来 , 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了 , 又有人在这里淘沙取石用于建房 , 改善居住环境 , 水凼便有了规模 。 水停百日易生虫——这些也会有利于鱼儿们的生长繁殖 。 鲁家滩一度成为垂钓者们恣意的乐园 , 这野趣渐渐使它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
那一年 , 作家阿来在温江小南街(今赞元街)居住时 , 周末 , 我们经常一起去乡下品尝农家乐的美味 。 鲁家滩自然是首选 。 这里几家农家乐的火锅鸡、红烧兔、小猪肉 , 还有白水萝卜、白水煮豇豆、扁豆非常可口 。 印象很深的是 , 有一次落座 , 阿来老师问我 , 知不知道这鲁家滩附近出过一个人物?我一时没有回过神来 。 阿来老师继续说 , 这位人物与音乐有关 。 凡是对温江历史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 , 这一定是王光祈先生 。 王光祈先生是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先驱 , 也是少年中国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 我知道王光祈的老家在如今的天府街道 , 而鲁家滩所在地是和盛镇 。 经阿来老师这么一说 , 我脑子里一下子有了方位感 , 王光祈先生小时候居家所在地的位置和鲁家滩直线距离确实不远 , 鲁家滩应该算是王光祈先生旧居所在地的门槛边沿 , 只是那时候只有渡口 , 还没有这个湖而已 。 如今 , 温江的农家乐已经华丽转身为乡村民宿 , 鲁家滩也不甘落后 , 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 鲁家滩的变迁史历经40年之多 。 翻开多数美景之地的历史 , 几乎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 , 这也正应了那两句诗:“不经一番寒彻骨 , 怎得梅花扑鼻香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