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重人格小说 第三重人格( 三 )


最后,是书中大结局的一段朗诵,献给春节期间仍在劳碌的警察同志们:
灾难中,我是希望的帆
温馨中,我是明媚的霞
危困中,我是迎风的旗
生活中,我是心灵的家
………
我要走很长很长的路,穿过春秋冬夏
刀光剑影中,我是带有思维的子弹,准确着靶
攻坚克难时,我是一路呼啸的劲风,席卷狂沙
我的生活――摸爬滚打
我的勋章――生死博杀
在这个石头都能发芽的行列
热烈的激情也能把岩层融化
第三重人格特质——灵感 由上一篇文章,《在写作中,意识和无意识孰轻孰重》,我们可以理解,作家是拥有双重人格的,但意识、无意识这个事情是每个人都有的普遍现象,因而说,作家人人可为,书中的观点也是这样 。
虽然,意识和无意识写作需要通过一些训练才能得以开发,但这第三位伙伴——无论在日常生活中,其表现是脆弱还是强烈、是持续不断地还是间歇性,它都赋予了一个人特异的才能——灵光一现的真知灼见,具有穿透力的直觉,又或者是把普通经历合成为“更高现实的幻想”的想象力,就是一般我们称之为灵感的东西 。
1.灵感是什么?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文艺或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具有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我们称之为灵感 。
灵感,英文读作“inspiration”,在英语里,它指的是一种灵气,希腊文中它是指“神的灵气” 。
通常情况下,它是感觉敏锐,突然之间得到的启发,或者,表达一种创造能力的意思 。
比如:
(1)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在书中四十九回,有这样的记载:“我的儿,你真个有些灵感,怎么就晓得我是半路出家的?”
(2)老舍在《四世同堂》里有这样的说辞:“从钱诗人的话里,他得到一些灵感——干下去,干下去,只要干下去,就能更明白自己与世界 。”
(3)郭沫若在《我的作诗的经过》中,写道:“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的意趣又袭来了……那种发作大约也就是所谓‘灵感’吧”
2.灵感—作家的第三重人格特征
对于一名作家来说,灵感重要吗?当然重要 。
其实,就大多数的实用目的而言,把我们的头脑粗略地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就已经足够了 。
即便我们对大脑的复杂性一无所知,也可以安然度过一生 。
然而,通过认识这三重人格特质——灵感,通过理解它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
学习如何释放它,克服来自它的障碍,让它能畅通无阻地流动到作品中,这样,我们就能充分地施展“成为作家”的才华 。
3.神秘的天赋
可能在你看了“天才是教不出来的”,这一令人沮丧的断言之后,会有些许心灰意冷 。但如果我们深入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会发现,这话几乎完全是误导的 。
不经意的点子,主意,创意来临,几乎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曾发生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逝,很多人忽视了对他天性中存在的这一元素——创造,对它产生了不相信,甚至有时面对它时感到陌生、害怕,觉得一无所知,但它始终都是存在的,以一种自然的状态存在 。
这种神秘的天赋,也许需要经年累月的推敲才能找到准确的语言表达,但是拒绝让灵感萌动的劳作确是一种误导 。
4.灵感的释放
通常情况下,灵感的释放会不期而遇,瞬间爆发 。
可能当你看到,一名艺术家借助“灵感”这一领域的天赋,短时间内写出一本书、一篇小说或者完成一幅画,即使他从来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他甚至可能会否认说,任何所谓的天才都是骗人的,值得怀疑的 。
他会向你诉说,在他的经历中这完全是“进入了状态”,但是“进入了状态”究竟为何意,他也许永远无法解释 。
在那样的一种状态下,他才思涌动,思路清晰,下笔有神,一气呵成数页优美的文字,远远超出了在平庸状态下写出的任何东西 。
上边的这个现象,就是灵感的释放 。
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该如何去开发自己的灵感呢?
5.灵感开发
说到灵感开发这个事情,我有一些浅薄的认识和见解,在这里分享一下,也不知道说的在理不在理 。
我觉得灵感这个事情,有时候,确实有些神秘莫测,它让人捉摸不透 。
但总体来说,把握一点原则就可以,掌握基础,先把基础扎稳,扎牢 。
凡事不能操之过急,功到自然成 。
灵感来袭也可以这样理解,它是创造新生事物的能力爆发的一种状态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