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作结,融情于景:“行人”,过客 。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 。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 ,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 。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前芦苇杨柳丛生,好似江南汀洲 。
溪边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欲来,满楼风声飒飒 。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
注释
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 。今属陕西 。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汀洲:水边平坦的沙洲 。
“溪云”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
“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
当年:一作“前朝” 。
“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此诗 。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写的是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
诗句出自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写的是在咸阳城头登临远眺所引起的感慨.诗人表达的是登上咸阳城楼,看到曾经秦代的都城与汉代京城长安只有一河之隔,就自然联想起秦宫汉苑,对唐皇朝前景的忧虑之意,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
扩展资料: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 。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 ,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 。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
【蝉鸣黄叶汉宫秋是什么诗 蝉鸣黄叶汉宫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咸阳城东楼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郁金香为什么会黄叶
- 富贵竹黄叶子怎么回事
- 兰花为什么黄叶
- 红薯秧子黄叶是什么原因
- 推荐几个类似寒蝉鸣泣之时的动画
- 杜鹃开花好看,养护难度高,10盆杜鹃9盆黄叶
- 张家界|宁波这个古村盛产盆景,村外漫山红枫和黄叶,景色优美却少有人来
- 君子兰黄叶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浙江省|成都深秋好去处:徒步玛嘉沟、虹桥沟,黄叶漫天,自驾4h直达
- 苏州|苏州:拙政秋深邂旧友,闲踏黄叶养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