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光是谁 地光

什么是地光?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 。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和弥漫状等 。
地光在空中持续的时间一般为几秒到数分钟之间 。在夜间,即使离地光出现地点较远的地方,也是能够看得清楚的 。地光在地表上空的高度一般为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其表现形式因地震类型和地点而不同,在空中的几何形状也不尽相同,有的以条带状在空中出现,有的以圆弧状出现,也有的以火柱状出现,还有的以一连串火球状出现,形似信号弹升向天空 。
一般情况下,小地震不易引起地光现象,只有那些比较大的地震才可引起地光现象 。由于一次大地震影响范围很大,因此,当有地光发生时,即使人们离地光发生处较远,也是可以看得到它的 。
地震前的“地光”是一种不规律的自然现象 。地光随着地震的强弱、地质的差异而发生变化,有时会发出类似北极光的闪光,有时会发出微弱到人们难以感知的光 。
地光是怎么产生的?记得在唐山大地震后不久,放映了不少介绍有关地震知识的科教片,其中就有“地光现象”的生动真实的画面 。
地光,作为地震前后常见的自然现象,早在《诗经》里就有记载,近来我国发生的海城、邢台、唐山、松潘等大地震中,地光也屡有出现 。根据人们的观察,地光的形态可谓多种多样,其颜色就有白、红、粉红、橙红、绿、蓝不等 。其形状又有:闪电状、朦胧弥漫状、条带状、柱状、信号弹状、散射状和火球状等等 。
【地光是谁 地光】有关地光的成因,科学界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
1.摩擦生热说:这是米尔恩于1898年首先提出的,它基于锤子敲击岩石进溅火星的启发,认为地光是地震时岩块相对运动发生摩擦而产生的发光现象 。但这一理论却不能解释地光的各种现象,如有些地光发生在半空中,有些地光还伴随着日光灯的自动闪烁以及地光以球形和柱形出现的缘由等等 。
2.水的毛细管电位理论:这是日本学者寺田寅彦根据物理学原理在1931年提出来的 。他认为,一场强烈的地震所影响的深度可与地面上波及的范围相当 。在地震影响的深度范围内,地下水受到挤压,便通过许多毛细管般的岩石孔隙向上移动,产生了流动电位 。寺田推测,地下水所受的压力,相当于100公里厚的岩柱所产生的压力,这样,根据流动电位的计算公式可得出,这时地下水流动所产生的电位差达到300万伏 。显然,这样巨大的电位差足以导致产生高空放电,形成地光 。但有人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地光并不都发生在高空,而且对其计算结果也表示怀疑 。
3.压电效应理论:物理学的实验发现,许多晶体在受到挤压或拉伸时,会在两个平面上产生相反的电荷,称为“压电效应” 。1970年,芬克尔斯坦和波威尔指出,当石英在地壳岩层中作有规律排列时(若无规律,则产生的压电效应将互相抵消),如果沿长轴排列的石英晶体的总长度相当于地震波的波长(近于2公里)时,就会产生地震电效应 。若地震压力的压强为30~300巴,就有可能产生500~5000伏/厘米的平均电场 。这个电场足以引起类似暴风雨时的闪电那样的低空放电现象,产生地光 。但是,按照这一理论,地光应该只发生在某些特定的区域内,即那些分布有定向排列的大量石英晶体的区域内 。这显然与地光在强震区不论其地下岩石性质如何都有广泛出现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 。另外,它也没能解释在一些震区有时可以观察到的“电子暴” 。
4.低空大气发光理论:1961年,日本学者安井丰提出,他认为在地震区常会有以氢为主要成分的放射性物,被从地里“抖”到大气中 。特别是在含有较多放射性物质的中、酸性岩石分布区和断层附近,大气中的氢含量将有显着提高(这一点已为实测结果证明),这也将使大气离子化增强,导电率增加 。安井受芬克尔斯坦的启发,认为如果这时地面存在一个天然电场,这个电场可以由压电效应产生,那么就会发生向空中的大规模放电,使地光闪烁起来 。这一理论是目前解释地光形成原因的许多假说中比较成功的一个 。
但是,要彻底揭开地光产生之谜,还需今后加强对地光的科学观察和记录,还要用现代的先进技术装备,及时地捕捉有关地光的各种信号,并仔细区分不同的地光类型 。可以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终将洞悉地光的秘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