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留住消逝的古堡( 二 )


这些年宁唯毅去得最多的就是河北蔚县。蔚县古时称蔚州,曾是古“燕云十六州”之一,是连接边塞和中原的交通要道,扼守京城北大门的兵家必争之地,当地有“八百村堡”之说,“蔚县古堡是和明长城同时代的产物,同为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当时‘三里一村,五里一堡’,‘有村便有堡,见堡则是村’”。
“战争频发和自然灾害创造了古堡,一般完整的古堡有堡门、堡墙、街巷、戏楼、庙宇等,功能上分军堡、官堡、民堡,造型上有独门堡、多门堡、城中堡、连环堡、堡套堡等。”在宁唯毅看来,那些古堡承载着迷一样的文化、风俗和观念,“失去当年的军事防御功能后,有的古堡毁于战火,有的被人为毁坏,有的年久失修自然倒塌,但它们或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或传承着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就像一座座‘地上博物馆’,穿越到今天,伤痕累累,却依然顽强挺立”。
拿蔚县来说,境内遗存古堡近200座,保存完好的仅有40来座,而且还在逐年减少。在宁唯毅的视频和图片里,保存更多的是正在消失的古堡,残缺的城墙、废弃的老屋、石门礅、石碾子、老玉米、红辣椒、羊群、驴车,诉说着那片土地上生活方式的变迁,也延续着古老城堡的血脉。
位于张家口市怀来县的土木堡,宁唯毅是冒雪去的。穿行在土木村里,偶尔发现一些残墙枯草和半个多世纪前的老标语,基本上看不到明代建筑的痕迹了。按照导航找不到具体位置,在老乡的指引下宁唯毅才见到了被称为“土木堡之变遗址”的那段仅存的古墙。
“发生在明正统十四年的‘土木之变’,是老少皆知的中国历史故事,作为中国古今著名失败战例,被载入北京中华世纪坛262米青铜甬道,为后人瞩目。可惜的是,发生地早已面目全非。”在土木村一家普通民居里,《十五世纪震惊世界的战争——土木之变》一书的作者司全福老人,给宁唯毅讲述了自己作为土木村人十几年来对那段历史的追寻。从那本近20万字的史料里,宁唯毅见到了一些珍贵的老照片,但关于土木堡的一切就此打住,似乎被切断了通往历史的那条“时光隧道”。
每次从北京开车几百公里,往返于蔚县、阳原、天镇、右玉等地拍摄古堡,宁唯毅心里总是透着隐隐的不安。眼看着那些曾经传承历史文化的建筑因缺少保护逐渐垮塌、损毁,或者在翻新重建中壁画、古建被崭新的建筑和雪白的墙取代,总有一种和时间赛跑的紧迫感。
2019年9月13日凌晨4时,站立了近600年的蔚县南方城村堡门楼倒下了,村民围观了整整一个上午,直到临近中午才散去,或是祭奠,或是怅惘,宁唯毅打算去补镜头的计划也成为泡影。
“因为古堡的结构大多是土坯外包砖,每一场大雨过后古堡就像脱了一层皮,矮了一截儿。”宁唯毅更心痛的是,风霜雨雪的侵袭之外当地人的强行拆毁,“附近村民就地取材,把木头、墙砖等建筑材料弄回家盖房、砌墙、搭猪圈、垒鸡窝。外围的城砖被扒走之后,城墙损毁的速度也就加快了”。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