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山西昔阳石马寺石窟群惊艳世人( 二 )


昔阳县旅游局副局长赵乃录结合史料表示 , 有理由相信 , 这些工匠也参加了远在大同和洛阳两地石窟的建造 。 而石马寺石刻 , 早于龙门石窟 , 晚于云冈石窟 , 是两处石刻的中间过渡 。
石刻|山西昔阳石马寺石窟群惊艳世人
文章图片

懒散自在的力士像 (央广网发 昔阳新闻办供图)
这一点 , 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造像特点也可见一斑 。 云冈石窟 , 大多佛像正襟危坐 , 粗犷、威严、雄健;龙门石窟的造像则相对休闲自由 , 神态举止趋向于活泼、清秀、温和 。 石马寺石窟 , 则结合了两处的威严和活泼 , 比如石窟内典型的自在观音像和力士像等 。
从造像的文化上看 , “云冈”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 “龙门”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后的一种综合体 。 而石马寺内石窟造像 , 单单从修饰上 , 也既有北方少数名族的服饰特点 , 也有汉族衣着的痕迹 。
走在寺庙内 , 细看力士像 , 右胳膊搭在左肩上 , 左胳膊自然垂于前腹处 , 让人感觉其在肩负石窟重负的同时 , 还不忘逍遥、自在地嬉戏 。 而观音殿内的自在观音 , 右臂搭于右膝上 , 左手托在身后佛榻上 , 左腿微曲放在一边 , 仿佛有种邻家女孩的灵秀和亲切 。
石刻|山西昔阳石马寺石窟群惊艳世人
文章图片

布满钻孔的北魏造像(央广网发 昔阳新闻办供图)
来到北魏大佛像前 , 人们如果细心 , 可以发现 , 佛像的身体上 , 有多处深深的钻孔;且佛像身体上 , 可明显看到包裹过泥浆的痕迹 。 据赵乃录介绍 , 史料记录 , 这些佛像雕刻于北魏 , 到唐以后 , 因各种原因 , 有所损毁 。 人们为了保护佛像 , 便在其体内穿了铁棍等 , 固定其身的同时 , 在外面又加以修复 。 但如今历代修复的泥浆等也已掉落 , 便成了如今佛像身上多处钻孔的情景 。
石马寺为两进院落 , 山门进去便是大殿 , 人们从大殿出来 , 绕过左面的墙壁 , 便又进入寺内的其他殿堂 。 整个寺庙和石窟群 , 环绕巨石而建 。 观音堂 , 则在大殿右侧的又一面石崖上 。
“小家碧玉”内的世界之最
庄重的北魏大佛像 , 散漫的力士 , 洒脱的观音 , 走在寺内 , 时不时看到的 , 还有崖壁上雕满的北魏、隋唐佛像 , 密密麻麻雕满佛像的千佛壁等等 。
来到大殿后面的石窟廊屋间 , 迎崖的一面 , 是满壁的石刻造像 , 另一面则是古人人为修建的留了门窗般孔洞的土壁 。 土壁上 , 一幅幅明代壁画精美绝伦 , 有怀抱琵琶的乐者 , 有细观表演的佛教人物 。 土壁与磨崖间的顶部 , 便是举世无双的悬蜗卧顶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