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在这里,遇见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六 )


这位幸存者的情绪一下子失控了,他不再听指挥,用尽力气摆动手脚,把钟海锋往回扯。回忆起那个画面,钟海锋至今心有余悸:“我不敢再有半点犹豫,加大力气拽紧他就往上走。”经过漫长而惊险的10分钟,这名幸存者最终平安上岸。回到岸上后,钟海锋一度瘫倒在地动弹不得。
各行各业都有可敬的奋斗者,他们的故事值得被传颂。1937年,他7岁,目睹了侵华日本军机的狂轰滥炸,从此幼小的心灵埋下航空报国的种子。多年以后,新中国多款新型战机的设计出自他和同事之手。他,就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讲述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航空报国的故事。
1964年,中国开始研制歼8飞机。1969年7月5日,歼8完成首飞。虽然首飞成功,但在跨音速飞行试验中,出现了因气流分离导致的抖振问题。用飞行员的话说,就像一辆破公共汽车,开到了不平坦的马路上。
对于引起振动的原因,大家看法不一。顾诵芬大胆地提出,通过观察歼8飞机飞行中贴于后机身和尾翼上毛线条的扰动情况来对症下药。他提出,要亲自上天观察歼8飞机后机身流场。这对年近半百、从未接受过飞行训练的顾诵芬来说,是有很大风险的。
试飞员鹿鸣东得知此事后,感动地对顾诵芬说:“对我们飞行员来说,生死观的问题早已解决,只要能排除抖振,你们就不要考虑我,怎么飞我都干。”
顾诵芬决心既下,就瞒着爱人,登上了鹿鸣东驾驶的歼教6飞机。为了观察清楚毛线条的扰动,两机的距离和间隔一度仅5米左右。这样的飞行对飞行员和顾诵芬来说都是冒险。凭着足够的胆量和勇气,经过3次上天近距离观测,顾诵芬终于找到问题症结,通过后期技术改进,成功解决了歼8跨音速飞行时的抖振问题。
2021年,奋进的中国,可信、可爱、可敬。2022年,中国前行的脚步将更加有力,中华大地上涌现的故事一定会更加精彩。
江豚|在这里,遇见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