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景山前街的古条石来自何处?

出景山公园正门万岁门 , 隔着景山前街的马路 , 对面可见“故宫博物院”的大匾以及“神武门”的匾额 。
不过马路 , 不过筒子河 , 不进故宫 , 左拐 , 向东走景山前街的北边便道 。 便道是用灰黑色的方条砖铺地 , 坦平如砥 , 稍里侧嵌一条浅黄色的盲道 。 向东走不到200米处 , 便道的居中稍偏 , 左手距景山的红色南墙七八米 , 右手离马路牙子约两米的地儿 , 微呈西南至东北的斜方向上 , 纵卧着一方青石条 , 长约1.5米 , 西头平底宽约46厘米 , 东头有稍拱形的顶 , 宽约50厘米 , 底部有圆形浅石凹 , 顶部凸出的局部有雕凿出的半圆石槽 , 整个条石厚度约35厘米 。
来自|景山前街的古条石来自何处?
文章图片

景山前街东侧路北的条石 杨良志 摄
青石条质地细实 , 硬度看上去很高 , 历久磨滑的痕迹极深 。 过往行人走累了有在石条上小坐的 , 所以石面光洁 , 纹理可见 。 寻常遇不少石件 , 风吹雨洗之下已很斑驳 , 相较之下这块石条即使常“蒙受”强腐蚀 , 也能样貌颜色不改 , 尤显刚强顽韧之质 。
看到这里 , 任谁都会发问:这家伙是个什么石件呢?
我也不知道 。 这问号在我的脑际萦回不去 。 我绕着石条端详半晌 , 举手机为它留影 , 传出照片 , 向朋友求教 。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研究人员闫霞女士闻讯立马赶来考察 , 回告说:古代建筑中所砌较低的矮墙 , 多见于城墙之上或城墙马道两侧 , 或是某些高墙的附属性建筑 , 它们称为“宇墙”(或“女墙”、“女儿墙”) , 主要起安全防护作用 , 也有的是装饰作用 , 这类墙体的端头、拐角处 , 或者是设门处 , 会有角柱石 。 这块石件 , 很可能是宇墙端头设门处所用 。 底部的凹圆 , 固定转动的门轴;上端的石槽 , 把握转动的门柱;顶部的凸拱形 , 起到美化墙头的作用 。
好了 , 知道了 。 那下一个问题紧接着来了:这一石件是从哪儿来的?
我的猜度是:这是紫禁城“北上东门” , 或者是景山“山左里门”一带的建筑残件 。
首先 , 在紫禁城神武门外 , 更靠近筒子河边 , 当初有“北上门” , 北上门往东、往西建有作为紫禁城城墙再往外的一道防护高墙 , 东设“北上东门” , 西设“北上西门” 。 紫禁城除了建有自身的防卫性城墙之外 , 往北又筑一道高墙 , 是加大对皇宫保护的意思 。 北上东门与北上西门于1928年 , 因为扩建景山前面的通道 , 被拆除了 , 只保留了北上门 。 当年施工时自东南向西北拍摄的一张照片 , 记录了人工翻土、车马运石的情景 。 北上门的东侧与西侧 , 原各有五十间面向北的连楹官房 , 这是历史上最正宗的八旗子弟学校——景山官学的建筑 , 当时也保留着 。 到了1956年 , 为了拓宽景山前街以便东西通行的需要 , 北上门连同它左右一百间官房 , 也都拆了 , 建为通道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