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我们从海洋中获得各种资源,也借助海洋拓展我们的生存空间。( 八 )


张云岭说,第一批投到大海的礁体,都是水泥浇筑,有方的也有圆孔型,忐忑地投入大海后,张云岭就开始不断观察效果。
“慢慢发现,礁体上长出了马尾藻,长度有三四米,礁体中也有小鱼小虾来栖息。”张云岭回忆,他开始好奇并追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通过不断研究,他发现了礁体上附着的活体牡蛎的重要性。牡蛎是滤食性动物,滤食的过程中还吸收了海水中的氮和磷,净化了海洋水体,从而能减少赤潮发生的几率。牡蛎还有利于大型海藻附着其上生长,进一步改善水质、提高海洋生产力,鱼虾蟹自然被吸引前来。
当这样一个生物链条被发现后,张云岭开始研究礁体投放的细节,什么样的礁体更有利。他用花岗岩、水泥、钢铁作原料,制成各种礁体不断进行试验,“至今,我们公司已经累计投放了20多种礁型。”
生态环境变好的同时,张云岭尝试在海洋牧场投放海参和贝类进行养殖,并组织当地渔民改变传统的捕捞作业模式,开展海洋牧场旅游、养殖等增收方式,他们还准备利用海洋牧场的资源,拓展休闲渔业。
“全省累计投放花岗岩石块和水泥构件等人工礁体460多万空方。”张海鹏介绍,2008年省里制定出台了《河北省人工鱼礁管理办法》,对人工鱼礁进行细化管理,目前全省海洋牧场总面积已达6500万多平方米。
海洋牧场建设的效果怎样呢?
张海鹏介绍,通过省海洋与水产研究院提交的本底调查、效果评估和跟踪监测数据显示,海洋牧场的生物量和生物密度都有明显的增加。
人工鱼礁单体跟踪监测的数据显示,构件礁表面的附着生物量达到14种,其中软体动物6种,节肢动物4种,腔肠动物2种,苔藓动物1种,尾索动物1种。构件礁上的附着生物量达到每平方米1748克。潜水员的水下拍摄视频显示礁体表面还附着生长着大量藻类,形成了一片“水下森林”,既净化了水质,又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基础饵料。
“我们还对礁区附近的渔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显示在人工鱼礁投放区及周边海域,渔获量是其他海域的2-4倍。但我们建设海洋牧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捕捞,而是为了以点带面地全面修复我们的海洋环境。”张海鹏扶着渔船的船舷目视远方说。
减灾与开发
海洋观测站
2019年10月28日,黄骅港三千吨码头。
退潮后的浅滩还留着湿漉漉的大海印迹,一栋孤零零的办公楼建在这片海域的海陆交界处,这里就是河北省地矿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海洋环境监测站的水文气象观测站。
两间狭窄的办公室,电脑屏幕不断更新着数据:水温、盐度、潮汐、气压……在国家海洋观测网内部,这里被称为黄骅站。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