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我们从海洋中获得各种资源,也借助海洋拓展我们的生存空间。( 三 )


除了植物,还有红色中缢虫等浮游动物造成的赤潮。
2016年7月,秦皇岛还爆发过夜光藻、尖叶原甲藻、红色中缢虫、血红哈卡藻等10种赤潮生物演替叠加的赤潮。
那赤潮是如何形成的呢?
“污染物超标入海、温度变化等,都可能诱发赤潮。”陈文超介绍。
老话说“雷雨丰田”,这是形容打雷下雨的天气,雨水中的氮会增多,对庄稼有好处。但是过量的氮,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大面积繁殖,从而爆发赤潮。
秦皇岛一带的赤潮大多表现为红色或褐色,偶尔也有蓝色等其他颜色,蓝色是赤潮异弯藻或夜光藻所致,夜间的海面上能看到一片蓝色的光。
对不了解赤潮的人来说,赤潮甚至是美丽的。
但颜色,掩盖不了赤潮的危害。
“赤潮一旦爆发,动辄以数平方千米的面积出现,近些年最大的一次赤潮甚至超过100平方千米的覆盖面积,对于渔业来说,这几乎是致命的灾害。”陈文超介绍,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2016年爆发的塔玛亚历山大藻,本身就含有毒素,食用它的紫贻贝体内麻痹性贝毒超标,人食用紫贻贝后还出现了多起中毒案例。
“目前,我们处置赤潮的应急手段,主要是喷撒改性黏土。改性黏土是通过物理的方法改变普通黏土的电位,利用其吸附作用,让赤潮中的浮游动植物沉入海底。”陈文超介绍。
4克改性黏土就能消除一平方米范围内的赤潮,数平方千米的赤潮灾害几小时就可以解除。
当然,这只是应急措施。陈文超介绍,上世纪90年代,北戴河附近海域10年间只发生了2起赤潮,2000年—2019年却发生了近50次赤潮。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到2018年赤潮发生的次数分别为6次、5次、2次,正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这和河北省对北戴河近岸海域实施的综合治理不无关系。
2013年,科技部、国家海洋局批准河北省组织了国内上百位专家学者,启动《北戴河近岸海域典型生态灾害污染监控与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研究》(2013—2016),就海域环境状况、水质污染和污染源状况进行调查,对陆海污染物输入、时空分布和联动等进行诊断,查明赤潮灾害诱发因子等。
“其中,首次查明了造成北戴河海水大面积异常和扇贝养殖业巨大损失的微微藻及诱发灾种。”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原总工程师肖桂珍介绍,根据这批研究成果,政府确定了启动微微藻应急处置的预警指标,组建了应急消除队伍。这些研究为政府决策工程时序,治海先治陆,治陆先治污染源,实施海陆统筹,流域综合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