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文旅局|中轴线上探福州 古城“活化”正当时

“百叠青山江一缕。十里人家,路绕南台去。”背鼓山、依闽江,以屏山镇海楼为起点,沿着鼓屏路、八一七路、上下杭一路向南,直达烟台山——“三山两塔一条街”一条中轴线见证古城福州的千载春秋,孕育了独一无二的闽都文化。
古老的土地如何滋养日新月异的城市?历史的沉淀如何让城市与众不同?福州正在这条千年中轴线上书写着古城“活化”的答案。
福州市文旅局|中轴线上探福州 古城“活化”正当时
文章插图

贯穿福州南北的中轴线。人民网 焦艳制图
福州中轴线的“第一笔”落于2200多年前。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的后裔,闽越王无诸在这里建城,闽越国首都冶城由此诞生,福建的第一个城郭登上历史舞台。
今天的冶山“大隐”于福州市鼓楼区的东北部,作为福州文明的发源地,它显得很低调。一座冶山春秋园浓缩了两千多年的时光故事,欧冶池、摩崖石刻、马球场遗址……历史在这里凝聚,斑驳遗迹间依稀可见这里曾经的热闹繁华;历史在这里重叠,访学的学子、休闲的市民,冶山之中的故事在一代代人口口相传。
福州市文旅局|中轴线上探福州 古城“活化”正当时
文章插图

于山白塔位于福州中心鼓楼区东南隅,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于唐天佑元年建造。黄海摄
沿着中轴线探寻福州历史,“山”是个绕不开的元素。“山在城中,城在山里。” 屏山之巅,镇海楼重檐飞角、冲霄凌汉;乌山之中,怪石嶙峋,乌塔古朴雄伟端庄;于山之上,白塔肃穆矗立,亭榭堂阁隐于层峦之间。
“三山”之上的“两塔一楼”已在时光的长河中化作福州城的精神寄托。“以镇海名,意在楼,实在海。”昔时大船进出闽江口,镇海楼便是船只“准望”的标志。登上镇海楼循中轴线向南远眺,可见乌白两塔东西相对,经千年风霜洗礼仍静静守护着这座绿意苍茫的古城。
福州市文旅局|中轴线上探福州 古城“活化”正当时
文章插图

乌山乌塔位于福州市内乌石山东麓,与于山白塔遥遥相对,原名“崇秒保圣坚牢塔”,因塔身风化成黑色而得名。福州市文旅局供图
它们是守护者,也是见证者。它们默默注视和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变迁,镇守着她的安宁。在新时代的朝阳下,古城古厝的修复、保护工作让这些城市精神的象征长久地屹立在古老的土地上,持续见证一代代福州人在这里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滋养了一城山水、满城书香。
在福州,人文气息最浓处当属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有人将这里称作福州文化之根、文脉昌盛之地。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郎官巷、塔巷、安民巷……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之中多钟鸣鼎食之家,人才辈出。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