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12月29日电 题:博览长城在山西:探寻边塞风云2000年
作者 高瑞峰
“近16年,徒步60多次,行程2000余公里,山西境内战国、汉、北朝、隋等各时期的长城,基本都寻访到了。”29日,多年来致力于山西长城考察保护的张珉说。
山西长城的修筑史,上起战国,下迄明清,绵延2000余年,几乎涵盖中国修筑长城的所有历史时期。其因地制宜,多利用自然山石垒砌,高原峁梁取土夯筑,墙体类型复杂不一,关城、军堡、烽燧等遗存种类多样,时代特征明显。
经国家文物局认定,山西境内历代长城共计4266个点、段,总长1401.23千米,点、段数量居全国第三,墙体长度居全国第五。分布于8市39县(市、区),涵盖战国、汉、北朝(北魏、东魏、北齐)、隋、五代、明等8个历史时期。
文章插图
山西处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错地带,边塞风云激荡2000多年,多民族于此碰撞、融合。张珉 摄【 多民族|【弘扬长城精神 传承爱国情怀】博览长城在山西:探寻边塞风云2000年】2019年,张珉被山西省文物局授予“山西十大最美长城卫士”称号。他说,不同季节、时间、天气和光照条件下,长城呈现出各不相同、超乎想象的视觉美感。“山西区位独特,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汇通,形成特有的边塞文化和人文景观。”
山西成为长城修筑的重要区域,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息息相关,表里山河,地势险要,有“拊天下之背而扼其吭”之誉。自商周至明清,大一统王朝主要于西安、北京等定都,山西居京师左右,即史称“京室之夹辅”之地。
文章插图
山西区位独特,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汇通,形成特有的边塞文化和人文景观。武俊杰 摄从商周时期的楼烦、东胡,到秦汉时期的匈奴,再到魏晋之后的柔然、鲜卑等,及隋唐之突厥,宋代之契丹(辽)、金,明代之鞑靼、瓦剌,山西处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错地带,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以长城带为轴,狼烟与交融并存。
山西省境内长城遗存,以东魏、北齐长城和明代长城规模为多。北朝诸代,时局纷乱,山西其时为各方争夺之核心区域,长城修筑频繁;明代置九边重镇戍边,山西领有大同、山西(太原)二镇,筑外、内长城,防御侵扰、拱卫京畿。
边塞风云激荡2000多年,多民族于此碰撞、融合。
雁门关、宁武关、娘子关等关隘盛名天下,夯土墙、片石墙、砖包墙、山险墙等墙体形态俱全,墩台、烽燧、堡寨、敌楼等建筑遗存繁多,历史事件、典故轶闻、乡风民情……长城赋予了山西厚重的人文历史,塑造着三晋大地的性格。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暂停|雍和宫自2022年1月17日起暂停开放
- 乡村|大论坛赋能小渔村
- 景区|居庸关长城景区封闭
- 冰雪运动|梦幻冰雪之城:内蒙古兴安盟
- 运河|江苏淮安:拥抱运河 再续华章
- 暂停|居庸关长城景区1月19日起暂停对公众开放
- 文化|【站在新起点】打造不夜地标 激发消费动能
- 居民|发改委:乘势而上扩大居民冰雪消费
- 假古镇|山东又一座“假古镇”走红,投资6000万建成,门票仅需40元
- 宏宇|勃利县冬捕节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