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景山前街的古条石来自何处?( 二 )


城墙|景山前街的古条石来自何处?
文章插图
1928年,景山东南侧修筑道路的情景。
其次,当年北上门再往北,即现在的景山万岁门,它也曾牵挽着左与右两道红墙,当初在东红墙端设有“山左里门”,在西红墙端设“山右里门”——您坐万春亭上,面朝南方,东即“山左”,西即“山右”。
这次寻访这件条石,我步行测量,如今的景山东红墙约230米,西红墙约250米,走到东西两端,往北拐,分别就是今日之“景山东街”与“景山西街”。1956年扩整马路,把“山左里门”与“山右里门”一块儿平除了(如今景山东门和景山西门分别恢复了“山左里门”和“山右里门”的名称)。
城墙|景山前街的古条石来自何处?
文章插图
1909年的北上东门
很初级的推想是:当年的“北上东门”,或者景山“山左里门”,它们都会有附属性建筑,此石件卧在景山前街东部,位于原来的“北上东门”或“山左里门”附近,这块条石很有可能是“北上东门”或“山左里门”附属建筑的残件吧。
城墙|景山前街的古条石来自何处?
文章插图
1909年的山左里门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闫霞老师对这一条石的即时判断是:它或许是乾隆时期名将一等忠勇公、保和殿大学士富察·傅恒(1720年-1770年)宗祠区域的建筑附件。从景山前街拐入景山东街不远,东侧有沙滩后街——原有的“马神庙街”附近即一等忠勇公府第,亁隆为表彰傅恒在大小金川战役中的功绩,立宗祠,敕建宗祠碑。现在这通傅恒宗祠碑立于石刻艺术博物馆金刚塔东侧的祠墓碑刻区,高590厘米,宽148厘米,厚近60厘米,体量之大堪称第一,汉白玉质地之精堪推其最,碑面刻镂之美,堪评首冠。今天游人参观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傅恒碑是必看的网红打卡对象。乾隆时的傅恒宗祠至今已二百七十多年,其建筑部件不知在什么样的迁乱中零落到不算远的景山街边,也算是可以想到吧。
当然关于这块石件的来头,还会有多种推测,这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还可以想到的是:这方条石很可能不是单只孤品,大概率说应是成对儿出现,甚至可设想在附近不大的地盘内它们还会在不深的土层中有埋藏。至少600年(从永乐十八年即1420年景山建成算)的建筑构件,我们“调集”它们在合适的地块加以展示,或许比它就这样斜亘在路边要强。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