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可可西里三重奏( 三 )


每年5月到8月 , 藏羚羊会集中迁徙到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产仔 , 这里便建起了季节性临时保护站 , 成为偌大无人区里唯一的人类建筑 。 保护站外面围着铁皮墙 , 以防棕熊的袭击 , 里面是简陋的活动板房 , 一切物资都靠自己运送 , 发电用的是柴油机 , 这里不通信号 , 与世隔绝 。
卓乃湖保护站副站长郭雪虎 , 也曾是个媒体人 。 15年前 , 在玉树州电视台工作的他 , 听说可可西里招募巡山队员 , 辞职报了名 。 做这个选择时 , 他的理由很简单:“我从小就崇拜索南达杰 。 ”每年夏天 , 他都和同事们驻守在这里 , 一待就是几个月 。 “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野牦牛随处可见 , 这里就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 郭雪虎由衷地感叹 , “看着它们活蹦乱跳 , 我们的辛苦都值了 。 ”
过去20多年 , 可可西里组织巡山500多次 。 从2006年到现在 , 无人区再没有响起过盗猎的枪声 , 藏羚羊数量恢复到了7万多只 。
永续的天籁
走进无人区 , 昆仑山脉东段主峰玉珠峰白雪皑皑 , 长江源头之一楚玛尔河静静地流淌在可可西里宽阔的胸膛上 。
这里 , 也是三江源头、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2017年 , 可可西里喜事连连:不仅成功申报世界遗产 , 而且伴随着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推进 ,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史性地整合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 , 理顺了治理体系 , 实现了国家公园在三江源头“一块牌子管到底” 。
4.5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 , 正在步入更高水平的保护阶段 , 而行走在这片大地上的人 , 依然在平凡中坚守着使命与忠诚……
在五道梁保护站 , 每逢藏羚羊集中迁徙的季节 , 青藏公路上来往的车辆都会自觉停下车给它们让路 , 耐心地向它们行注目礼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已然深入人心 。
在以英雄之名命名的索南达杰保护站 , 年轻的“90后”保护人员 , 细心地给救助的小藏羚羊当起了“奶爸” , 他们还没成家 , 却把羊宝宝照顾得健康又快乐 。 小伙子们阳光温暖的笑容 , 让人们对可可西里的未来信心十足 。
2021年6月 ,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 ,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 , 是“国之大者” 。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 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 可可西里是青海生态巨变的一个缩影 , 巨变的背后 , 是一代代保护者的薪火相传、不懈努力 。
2009年6月 ,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收到一份特殊的申请:一个名叫秋培扎西的年轻人 , 请求调到工作条件最艰苦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森林公安分局 , 巡护无人区 , 保护藏羚羊——他 , 就是索南达杰的外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