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铎|寻宋江南丨龙华塔:一座“活”在当下的古塔

享有“宝塔之冠”美誉的龙华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是上海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宋代楼阁式的砖心木檐塔。古塔千年来虽经历雷击、战火等重大毁损,却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修复和守护下得以保存至今。去年10月,龙华塔四周竖起了脚手架,引起许多市民关注。历经9个月的保养维护后,巍峨古朴的龙华塔再度回归人们的视野。
风铎|寻宋江南丨龙华塔:一座“活”在当下的古塔
文章插图
图说:龙华塔 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李铭珅 摄(下同)
站在修葺一新的龙华广场上,抬头便是掩映在霞光中的龙华塔,呼应宋代美学极简设计的浅水池里倒映出整座古塔,勾起旧时“秋江塔影”的意境,连排的银杏树洒下一地金黄,留住路人匆匆的脚步。相比上海近郊、远郊保留下的宋代遗迹,距离徐家汇不过4公里的龙华塔,是“活”在人们身边、最熟悉也最亲切的宋代遗构。
今日“寻宋之旅”,不妨从身边“寻”起。
历经磨难 其“心”依旧
龙华塔又称“报恩塔”,相传是孙权为报母恩而建,后毁于兵燹。据《云间志》记载,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吴越王钱俶命张仁泰兴建寺和塔。治平三年(1066年),宋英宗赐“空相寺”匾额,重建大佛殿,复修宝塔,龙华寺遂改称空相寺。元末,寺毁兵燹,而塔幸存。
风铎|寻宋江南丨龙华塔:一座“活”在当下的古塔
文章插图
图说:龙华塔有八面,共七层
逾千岁的龙华塔有八面,共七层,自底层围廊地坪面算至塔尖,总高41.03米。人们现在所能看到的龙华塔,1954年由文物专家指导进行了一定的复原,使其风貌展现典型的宋代阁楼式塔,并且它的砖心(也称“塔心”)大部分也是自宋代留存至今。
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龙华塔未开放登塔,但环绕塔身,依旧可以从斗拱向外挑出的飞檐,看到宋代建筑的风骨。主持最近一次龙华塔维护保养工作的总设计师宿新宝指着身后刚做完“全身保养”的龙华塔说:“最显著便是塔的出檐,出檐深远,如果走近,能在檐角上发现宋式砖拱额枋和鸳鸯交手拱,塔的八只檐角悬挂风铎,也就是铜铃。”当整个城市逐渐安静下来的傍晚,走过塔边,偶尔能听到铜铃被风轻抚过发出细碎清脆的叮铃声。
风铎|寻宋江南丨龙华塔:一座“活”在当下的古塔
文章插图
风铎|寻宋江南丨龙华塔:一座“活”在当下的古塔图说:塔的八只檐角悬挂着风铎
龙华塔的外檐在清末曾一度被修缮为清代江南宝塔的模样,其 “返璞归真”得益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一次大修。那次修复工程,由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刘敦桢先生和同济大学陈从周先生指导,就是在那次修复过程中,人们在塔的檐角发现宋式砖拱额枋和鸳鸯交手拱,塔下又现宋代瓦当,佐以塔体比例和细部特征,才确认今存之龙华塔建于宋代。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