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木雕由潮州“90后”捶凿传承( 二 )


驶过横跨两座山头的最后一段高架铁路桥,4621次“蔡家崖号”旅客列车到站 。 列车身上,红色的窑洞前印有八路军的卡通形象,腰别手枪,背挎大刀,手握冲锋号 。 旅客们拍下站顶红艳艳的大字——“蔡家崖站”,“打卡”革命老区的红色之旅就此开启 。
“自从搭上了红色旅游的顺风车,蔡家崖这些年变化飞快 。 北面的元宝山变绿了,街道两旁开了许多商铺,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昔日的土坯房变成了整洁的楼房,多半农户还开上了小轿车……”蔡家崖村党支部书记温利川,将这几年家乡的变化看在眼里,村民们更是感受到了新生活带来的变化 。
一手好厨艺,革命老区青年回乡开起农家乐
温雪敏有一手好厨艺,初中毕业后学习烹饪,在太原的饭店里工作多年,也去过鄂尔多斯打工谋生 。 虽然工资不算低,但开支也不低,每年下来盈余不多 。 妻子刘利琴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多年两地分居,日子过得一般 。
“我们蔡家崖发展红色旅游,名声渐大,外地游客越来越多,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何必漂泊在外呢?”温雪敏眼看着老家门口那条小街越来越整洁,越来越热闹,2019年年底,下定决心,回乡开起了农家乐 。
年轻人脑子活络,接受的新鲜事物多,夫妻俩重新装修了家里的窑洞,置办了桌椅板凳,新颖别致的装修风格、量大可口的饭菜、热情周到的服务,农家乐几乎天天爆满 。 开张不到一个月就有5000多元的进账 。 周围的邻居对小两口也赞不绝口 。 “这两口子不仅脑瓜灵活,做生意还爽快 。 168元的饭钱,零头说不收就不收了 。 你说他家生意能不好吗?”
“蔡家崖号”实实在在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 。 三年多来,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 “红色是蔡家崖的发展底色,吕梁精神给我们添了奔向好日子的动力 。 ”温利川介绍,全村现有劳动力3400人,其中200多人都在从事与红色旅游相关的产业 。 2015年,蔡家崖实现了整村脱贫,这几年村民的收入更是持续增加,由2017年的6200元增加到了8000多元 。
“今年受疫情影响,游客少了许多 。 我趁现在再多琢磨几个主打菜,相信以后的生意会更好 。 ”炉火暖暖,刚端上桌的菜热气腾腾,温雪敏的农家乐又热闹了起来 。 “近一两年再起个二层,把小院装修得有特色一点,带个住宿,客房不用多,有三五间就行 。 ”温雪敏腼腆地笑着说 。 “在跟前,一家子,就忙这个饭店,挺好 。 ”
传统文化
祖传父父传女,潮州木雕技艺世代延续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鉎牛一只溜 。 ”这是广东潮州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民谣 。 湘子桥即潮州广济桥,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 广济桥几经重建和修缮,现在已成为潮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如今,桥上部分亭台楼阁成了潮州非遗的最佳展室,在这里,常可以看到一个年轻女孩一手执刻刀,一手执木槌,忙活着一副木雕挂件,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吸引着不少游客驻足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