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满|一个曾被城里人“抛弃”的地方:古堡草甸康西回归( 三 )


美景,远不止此。
如今,占地2.3万亩的康西森林湿地生态修复建设已完工并开放,山水林田湖草,和谐共生。
■保留印记
古堡草甸飞鸟归
不养马了,但历史无法抹去,古时屯兵饲马的印记被保留在了康西。
骑上单车,赵满和家人们一起沿着生态园路骑行。他惊喜地发现,儿时的那座古堡修缮了。
在康西森林湿地中部,有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马营城堡。据《隆庆志》记载,马营城堡始建于明代,为屯兵养马之地。马营土城总体呈长方形,南北长165米,东西长106米,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城设东西二门,均有城楼,东城楼曾建有龙王庙,西城楼建有真武庙,均已毁,城墙为夯土墙。
“我小时候,这城墙还挺高呢,都是夯土的,城墙外一排柳树,一到春天可美了,那时候我们就在城墙上追着跑呢!”望着城墙,赵满回忆着儿时,脸上带着笑。
此次湿地修复中,工作人员拆除腾退了历史残留的灶台、金属廊架、堆物、水泥硬化等破坏文物风貌的设施,对现有夯土墙进行加固保护,同时保护和恢复土城堡内外生长了70多年、约150多亩的崖头柳柳林,再现“古堡烟柳”的原生风貌。
“古堡烟柳”西侧不远处,原有一处养马大院。在生态修复中,拆除养马大院原有围墙、马圈、草料棚等,恢复自然林地。不过,养马场原有的石槽、拴马桩等物件都保留下来,利用场景再现和记忆延续,让游人们能够看到康西地区养马的悠久历史以及康西地区保护生态的产业升级之路。
以前的那条“养鹅池河”也变了样。工作人员重新铺砌了河坡护岸,增加了雨水汇集和下渗,恢复了自然河流。绕过“鹅池怀古”的石碑,站在棕色的小桥向两侧望去,河面舒展、波光粼粼,两岸杨树高大挺拔,林中小路蜿蜒向远方,静谧诗意。
叽叽喳喳,飞鸟掠过,康西湿地又迎来了新的伙伴。
华北最大、北京唯一的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野鸭湖自然保护区就在康西地区。环境好了,鸟儿也愿意来了。
湿地修复还为野生动物建起了食堂。在湿地公园西北角、野鸭湖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原有的农田退耕还草,种植了鸟儿喜欢的荞麦、黄豆、紫花苜蓿、苔草等粮食和草本植物,形成“百鸟草甸”。距离“百鸟草甸”500米,腾退了养殖鱼塘等两块地,拆除硬质护坡,恢复生态湿地功能,并在周边耕地种植160亩莜麦等作物,让鸟儿们自由觅食。
上周,观鸟爱好者陈先生欣喜地发现,三只灰鹤降落在“百鸟草甸”。“有森林、草原、古堡、农田,还有小动物,记忆中的康西又回来了!”赵满发在朋友圈中的美图,收获着一个又一个点赞!
来源 北京晚报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