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镇|《皮囊》:有无法抵达的远方,也有终究回不去的故乡

惠山古镇|《皮囊》:有无法抵达的远方,也有终究回不去的故乡

文章图片

惠山古镇|《皮囊》:有无法抵达的远方,也有终究回不去的故乡

文章图片



《皮囊》作者:蔡崇达
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 , 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 。

作者蔡崇达 , 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 , 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 , 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的故事 。 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 , 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 。
其中《皮囊》一文中的阿太 , 一位99岁的老太太 , 没文化 , 是个神婆 。 她却教给作者具有启示力量的生活态度:“肉体是拿来用的 , 不是拿来伺候的 。 ”
《母亲的房子》里 , 母亲想要建一座房子 , 一座四楼的房子 , 因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 , 我们建到了 , 就真的站起来了” 。 为了房子 , 她做苦工 , 捡菜叶 , 拒绝所有人的同情 , 哪怕明知这座房子不久后会被拆毁 , 只是为了“这一辈子 , 都有家可归” 。
而《残疾》里的父亲 , 他离家、归来 , 他病了 , 他挣扎着 , 全力争取尊严 , 然后失败 , 退生为孩童 , 最后离去 。 父亲被照亮了 。 被怀着厌弃、爱、不忍和怜惜和挂念 , 艰难地照亮 。 就在这个过程中 , 作者长大成人 。 自70后起 , 在文学书写中 , 父亲形象就失踪了 。 而蔡崇达的书里 , 这个形象重新出现了 。

《皮囊》这本书让很多读者从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全书都绕不开“乡愁”这个词 。 对作者来说 , 那些浓厚的童年回忆 , 正是亿万走南闯北远离故乡的人们最无法割舍的一份情感 。 读《皮囊》读到的是自己怀念的故乡和内心抹不去的乡愁 。
它吸引到的读者大多是乡村进城的创业和务工人员 , 从这本小说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 书里的每个人几乎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现实对抗 , 我们称之为生活的勇者 , 即使一败涂地 , 头破血流 , 也会有人执着于追梦的路上 , 不负青春 , 为梦想奋力一搏 。
【惠山古镇|《皮囊》:有无法抵达的远方,也有终究回不去的故乡】书中的故事大多发生在福建的一个沿海小镇 , 民风并不淳朴 , 还有些落后 。 写到了残疾的父亲 , 无担当 , 将家庭压力推给一个女人 , 不懂感恩 , 恶毒刻薄 , 耳根子软 , 不爱家人 。 坚韧的母亲 , 又好面子极其虚荣 。
母亲对于修建房子的执着 , 父亲对于正常行走的渴望 , 最令人触动的不是这些人物身上的故事和某种精神 , 而是作者蔡崇达在讲述这些往事之时 , 表现得出奇的冷静 。 这种冷静来自于他所经历着 , 那片乡土上传承下来的某种克制的精神 , 融进了他的血液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