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岩体|乐山大佛端坐千年背后:文保如“剥茧抽丝” 科技为祛病“添翼”
文章插图
乐山大佛。刘忠俊 摄
中新网乐山12月14日电(岳依桐)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汇流处,世界上最高大的古代石刻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神情庄严肃穆。四方游人从佛头平台处观赏大佛,不时发出赞叹。大佛右侧的九曲栈道外已经封闭打围,正在开展区域危岩体抢险加固前期勘察研究设计工作……这是中新社采访人员14日在四川乐山大佛景区之所见。
文章插图
乐山大佛。刘忠俊 摄
开凿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通高71米的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古代石刻弥勒佛坐像,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历经千年风霜雨雪,这座巨型石窟身上留下了时光斑驳的印记,却丝毫不损其动人心魄的美。
文章插图
乐山大佛。刘忠俊 摄
乐山大佛依山开凿,与周围的山体浑然一体。其地处三江汇流处气候潮湿,所处红砂岩质地疏松红砂岩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给文保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在发现与大佛同时期建造的九曲栈道出现裂缝后,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连同文物部门立即开展相关工作,经过数年的观察和科学研判后,目前正在开展区域危岩体抢险加固前期勘察研究设计工作。
【 危岩体|乐山大佛端坐千年背后:文保如“剥茧抽丝” 科技为祛病“添翼”】
文章插图
乐山大佛近照。刘忠俊 摄
这只是文保工作者保护乐山大佛的举措之一。原乐山大佛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从事文物保护工作32年的彭学艺介绍,目前大佛主要面临风化,水害(渗水、降雨、江水、凝结水等),植物、微生物病害,后期修缮层起鼓、脱落,危岩体发育等5个主要方面的问题。“乐山大佛的保护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要如剥茧抽丝般细致。”
文章插图
乐山大佛近照。刘忠俊 摄
彭学艺告诉采访人员,乐山大佛建成时,有一座13层的楼阁遮挡在外,加以保护,后因战乱等原因毁于宋元之际。后来大佛长期暴露在自然状态下,常年遭受日晒雨淋,所以乐山大佛的修缮工作历史十分悠久。
文章插图
乐山大佛旁正在进行修缮。刘忠俊 摄
据记载,大佛在宋代大致进行了2次修缮,民国时期大致进行了3次修缮,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8次修缮,保护乐山大佛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文保工作者与石窟病害“斗争”的过程。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脚手架|四川乐山大佛保护加固工作新进展:脚手架搭设完成 大数据采集工作启动
- 山西省|宿州天然未开发溶洞,洞长约2500余米,洞深危险切莫一人进入
- 致家长的一封信|公园滑冰太危险 寒假绷紧安全弦
- 多学科|全国专家“会诊”乐山大佛,为“脸花鼻黑”开出“治水药方”
- 地方|“酒驾”电动自行车有多危险?这个地方你可以体验
- 多学科|乐山大佛“毁容”了?全国专家紧急会诊!
- 石窟|他们“会诊”乐山大佛!乐山大佛究竟怎么了?
- 会诊|乐山大佛屡现“脸花鼻黑” 全国专家会诊开方
- 病害|乐山大佛“脸花鼻黑”全国文保专家入川“会诊”
- 石窟|脸花鼻黑!乐山大佛究竟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