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邬达克纪念馆(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2011年至2013年 , 上海邬达克纪念馆馆长刘素华和民营企业家朱建英共同出资修缮了位于番禺路129号的邬达克旧居 。 修缮后 , 这幢三层小楼以邬达克纪念馆的形式向市民免费开放 , 三楼则成了邬达克建筑科普的公众“会客厅” 。 刘素华告诉采访人员邬达克纪念馆开放初期 , 参观者以附近居住的老年人为主 。
“2013年1月8日 , 在邬达克诞辰120周年之际 , 邬达克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 早期来到展馆里参观的人基本上都是老年人 , 可能是附近的居民 。 有时候刚从菜场买完菜 , 就提着个袋子来参观 , 也有一些建筑爱好者 , 他们会带各自的资料来交流 。 ”刘素华说 。
为扩大影响力 , 刘素华发起了“探索邬达克”“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等科普建筑项目 , 以3D摄影、动手课件、网络视频等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形式 , 吸引更多人了解邬达克 。
2015年 , “首届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成功举办 。 “我们首届文化月的展览名字叫走近邬达克 , 整个的展板是我设计的 。 关于历史建筑 , 我都尽量用故事去呈现 , 比如‘绿房子’ , 我会介绍这是贝聿铭姑姑的房子;比如国际饭店 , 我会讲宋美龄当年在这里打电话给罗斯福总统的故事……在这些活动中 , 我们力图用一些感性的故事放在展板里去 , 希望通过故事去打动大家 , 让更多人关注历史建筑以及背后所承载的城市文化 。 ”刘素华说 。
【出圈|邬达克建筑“出圈”的背后 建筑科普让越来越多人爱上阅读上海】刘素华坦言 , 她和她的团队一直在找寻适合年轻人的语言体系 , 借助网络热点 , 让邬达克的建筑走进更多人心里 。 “上海是一座人文之城 , 城市文化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 有时候我做讲座的时候也会站在台上说 , 邬达克是一个‘凤凰男’ 。 通过网络热词 , 拉近与大众的距离 , 把传统的历史文化嵌入进他们的价值体系、语言体系和知识体系里去 , 让关注建筑遗产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新风尚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乡村旅游|俄罗斯第二大城市:禁止建设摩天大楼,最高建筑是教堂
- 教堂|浙江杭州免费的古村,建筑和水系是村中两绝,收获宁静的好地方
- 广东省|乡土建筑集大成者,远离城市,却是童话天堂
- 滑雪场|央视《冬奥来了》聚焦西岭雪山 成都冰雪运动活力出圈
- 上海市|上海河旁一奇葩建筑,建筑外观像积木,据说房上有上千棵树
- 洛阳|洛阳传统古村落,有精美的四合院建筑,享有“小苏区”的美誉
- 码头|邂逅江西最美乡村,坐拥原生态自然之美,上百处明清古建筑
- 芜湖|芜湖市区内的千年古寺,烧香祈福首选地,香火旺盛建筑恢宏
- 沁阳|河南沁阳原生态古村,3500余间明清古建筑,杨家将在此建山寨
- 寺院|正定古城有一座开元寺,藏有罕见的唐代木构建筑,很多游客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