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勇救落水战友,他把年仅21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边防线上( 二 )


即使对于家在农村、从小干农活的列兵张浩祺来说 , 在八大关连队当兵也比想象的艰苦 。 得知李波想要留队选改士官 , 张浩祺发出了“灵魂拷问”:这儿不苦吗?
这个问题 , 李波有着自己的答案 。 两年前 , 他一路奔波 , 行程3300多公里到了驻地 , 一下车就被“震”到了:上车时四川老家和风习习 , 17℃;下车时边关兵营大雪纷飞 , -15℃ 。 裹着棉大衣还瑟瑟发抖的他 , 心情也一下降到了“冰点” 。
第一次巡逻 , 冒着-36℃的严寒 , 走在齐腰深的茫茫雪海 , 李波对“一步一个脚印”这话有了全新认识 。
漫长的冬天走了 , 夏天照样不好过 。 连队驻地八大关 , 蒙古语意为“蚊虫滋生的地方” 。 入夏没几天 , 在蚊子、虻虫、小咬“三班倒”的连续攻势下 , 李波浑身是包、又疼又痒 。
李波真正爱上这儿 , 源于那次夏夜潜伏 。 头顶是灿烂星空 , 脚下是辽阔草原 , 听到的是界河淙淙 , 闻到的是泥土芬芳 。 李波说 , 那一刻 , 边关的苦寒、蚊虫 , 训练的艰辛、酸楚 , 守边的孤独、寂寞都“烟消云散” , 心里只有祖国河山的大美和“眼前是界碑 , 身后是国家”的神圣 。 为自己能来边关、能成为一名边防战士 , 他由衷感到自豪和骄傲 。
“苦吗?你用鼻子好好闻闻 , 这儿连空气都是甜的!”李波笑着对张浩祺说 。
喜欢 , 是被光和热吸引 , 而爱 , 则是接纳了这片土地的苦和寒 。
在上等兵张文达眼中 , 李波个子小 , 可身体里蕴藏着“大能量” 。 参加旅通信集训 , 他顶着太阳一遍遍练收放线 , 起早摸黑练背记、练接发报 。 从零起步的他 , 硬是拿到了“优秀学员”证书 。
在指导员王昕眼中 , 李波是个以连为家的热血男儿、优秀士兵 。 连队新建执勤点 , 李波负责铺设光缆 。 光缆接续是个精细活 , 稍有不慎就会影响传输效果 。 为保持手感 , 他把手套脱了 , 光着手在-20℃的严寒里作业两天 , 结果双手冻出了冻疮 。 班长宾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 急忙为他找来冻疮膏 。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 , 代表连队参加全旅岗位技能大比武 , 李波咬牙一路过关斩将 。 等下了考场 , 脱掉鞋 , 两只脚上都磨出了水泡 。
苦吗?苦 。 累吗?累 。 值得吗?值得 。
李波对边关的爱、对连队的爱 , 在冬天的冰雪苦寒 , 在夏天的蚊虫叮咬 , 在日复一日的执勤巡逻中得到了升华 。
7月12日晚上 , 李波坐在书桌前一笔一划地写留队申请:“我申请选取士官 ,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 , 只想多学知识、练好军事本领……我会为连队这个‘家’贡献一切 。 ”认真写完 , 他把留队申请郑重交给连长包明明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