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潜山:北风吹雁欲大雪万物冬藏待春来

今年大雪,天柱山并未下雪,而小雪时却下过。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12月7日,太阳黄经达255度时。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此时,雪往往下得大,范围广,故曰大雪。
古时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由于阴气最盛,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求偶;荔挺是一种兰草,也在阳气初动时抽出新芽。
至此,潜山人的口头禅便是“冬藏”了。冬藏,系指人到冬天,应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以利来年的劳动和收获。《黄帝内经》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冬藏,既是大自然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也是人类的养生原则,体现了天人相应的中医原理。天柱山道家认为,天地为大宇宙,人身乃小乾坤,人和树叶一样,春季生发,夏季生长,秋天收获,冬天贮藏。人只有遵从自然界的规律,顺应四时养生,才能健康地活到天年。
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养阴,其实就是养肾,古人以“冬藏”两字,概括冬季养生之精髓。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中精气强弱,决定着人的生长壮老。现代研究认为,肾与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冬天养肾不仅能增强抵御寒冷能力,且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延缓衰老。肾主纳气,与肺的呼吸功能相辅相成。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调和。肾不纳气,则动辄气喘,呼多吸少,病象显矣。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养肾有助于肺气呼吸,预防此类疾病。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生髓,其华在发,脑为髓海。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肾中精气有助于膀胱尿液蒸腾气化。
俗话说:冬不藏,春不长。自然界的草木大多落叶凋零,而根须深藏大地,孕育春华。而按中医五行理论,人的先天之本,肾为水脏,肾水生肝木。应于冬季,没有肾水的封藏滋养,就没有来年肝木的生发疏泄,牵一发动全身,影响健康。《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段话阐述了冬季生活起居及精神调摄的原则。在冬季养生过程中,不外乎饮食和起居上的调养。冬天最脆弱的部位是肾,当天柱山被冰雪覆盖、万物凋零之时,肾气最易耗损,养护肾气,宜早睡晚起。冬天日照短,早睡以养人体阳气,晚起可补充阳气,躲避阴气。这样各脏器收集的阳气汇集到肾,肾气充沛足以抵挡疾病。冬三月,应以敛阳、护阴、养藏为要。
其实,要冬藏的岂止人的身体,更应连同跋涉重重节气之后的“心”。清人张潮说:“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将书籍于四季分门别类阅读,主旨是引导人们历练读书、做事的恒心与定力,学会因地制宜、因时而动,以求与时俱进不让心累。冬藏,是一种泰然自若的姿态,于沉寂中酝酿生机,在清冷时充盈活力;冬藏,故能吐故纳新拓展志趣,不被繁缛桎梏心灵,不让私欲束缚情操;冬藏,携一丝清寒蕴藉于心,或可除浮躁去焦灼,何尝不是幸福的人生况味?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